(上接第一版)
“他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得知陈红涛要走,舍不得的还有瑶瑶,宁国津南小学的一名大队长。
“陈爸爸是我的榜样,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在瑶瑶看来,自己如今优异的成绩、乐观的性格都是陈红涛的功劳。
原来瑶瑶的父亲因患肺癌病逝,家中仅靠母亲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还欠了不少外债,瑶瑶一度陷入了辍学的困境,性格也变得沉默寡言。偶然得知情况的陈红涛,不仅立即给予了瑶瑶物质上的资助,更给予了精神上的关爱,主动充当起瑶瑶的“兼职爸爸”,时常邀请瑶瑶到家里玩,并教她道理和知识。这些让瑶瑶逐渐开朗,成绩也由末位冲到了班级前茅。
2013年上级发给陈红涛1万元奖金,本可用来还债的钱,陈红涛又全部用到了困难孩子的资助上,13年来,他已经先后资助了18名贫困学生,累计从津贴和工资中拿出了7万余元。
有人笑他傻,他却说这是他和孩子们的约定,随时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他还有一个和医院的约定,随时为需要的患者捐献干细胞。
这源于2012年4月,陈红涛无意间看到的一个帖子:当地有一名群众病危,急需O型血小板救命!他眼睛一亮:我就是O型血呀!
第二天一大早,陈红涛就和病人家属取得联系,表示愿意捐献血小板。挂上电话,他就立即赶到医院做血常规检查。当得知检查结果符合要求时,他立即再次联系病人家属,并约定隔天到芜湖捐赠血小板。
谁知第二天传来消息,合适的血小板在芜湖已经找到。对此,陈红涛既高兴,又遗憾。高兴的是患者的生命得到了挽救,遗憾的是自己没能成功献血。为了不使这种遗憾再次上演,他干脆向医院“预定”自己,有谁需要就第一时间通知自己。
不仅如此,作为教导员,在平时的官兵教导中,陈红涛也注意把这种爱心的种子播撒到战士们的心田中。在他的倡导下,他所在的单位与宁国市儿童福利院结成了警民共建单位,与四名老人结成了帮扶对子;2013年宁国市红十字会将消防中队确定为“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基地”;同年9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宣城工作站宣告成立,陈红涛和战友们全部成为自愿捐献者。
陈红涛说,“他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忠孝不能两全,为人民的安宁,
只能牺牲个人的利益。”
对别人约定从不食言的陈红涛,对家人的约定却是屡屡失约。陈红涛的妻子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在医院生产时的事。
2010年12月1日,为了一起迎接孩子的降生,妻子好不容易说通了陈红涛请陪产假,结果就在被推进手术室的前半小时,陈红涛突然接到了队里的救援电话。
面对妻子痛苦又不舍的眼神,陈红涛虽然愧疚,还是毅然奔赴救灾现场……
在为民还是家庭的这座天平上, 陈红涛总是一次又一次将砝码放在了为民这一边。
2008年春节,多年不曾回家探亲的陈红涛答应奶奶一定回家看望,可一场五十年一遇的特大雪灾,在众多需要帮助的灾民面前,他又一次食言了。
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厚雪达到几十厘米,为了尽快帮群众恢复生产生活,陈红涛和他的战友们顶着凛冽的风雪,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雪救灾一线,每天工作长达15小时以上……
这样的失约还有太多太多:3次推迟婚礼,结婚4年还“欠着”妻子结婚照,奶奶临终没能送上一程,孩子生病也是老母亲带到医院……
每每和战友谈起这些,陈红涛都很愧疚,“忠孝不能两全,为人民的安宁,只能牺牲个人的利益。”
13年间,从4个三等功,到被评为“敬业奉献模范”称号、入选“感动宣城十佳人物”、宣城市“十大杰出青年”;从被公安部消防局表彰为“全国执勤岗位练兵先进个人”、“十佳优秀带兵人”,到今年被省公安厅命名为安徽省公安机关2014年度十大“爱民模范”……
一个个奖章、一本本证书的背后是陈红涛在平凡中坚守住了职责和理想,他生动地演绎了一段“傻”兵的赤子情。
新闻推荐
宁国讯 为维护林区和谐稳定,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林农,近年来,宁国市霞西镇积极探索涉林纠纷调处新途径,为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一...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