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天的皖东南,碧空如洗,白云淡染。“天真蓝呀”,在上海工作的林振涛对宣城情有独钟,用他的话说,这两年争着来这里出差,目的就是想在这儿呼吸到更多清新的空气。
“天蓝、水绿、空气好”,已然成了宣城的标签。
近年来,宣城市坚持以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等六大工程,进一步优化空气质量,让宣城的天更蓝、水更绿。
数据显示,2014年,在环保部门对宣城市空气进行实时有效监测的362天中,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3%,市区二级以上良好天气数为334天,与上年相比,环境空气优良率上升了4.4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在全省排名位居前列。
突出“绿色”发展 优化结构污染
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截至目前,全市淘汰关闭水泥磨机1台,淘汰落后产能4万吨;关闭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6户,淘汰落后产能8.1万千伏安时;关闭小造纸企业4家,淘汰落后产能4.8万吨;拆除有机玻璃制品生产线11条,淘汰落后产能6000吨。提前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计划。
2014年,宣城市完成对市区安徽精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成药生产线、绩溪县城黄山实业有限公司不锈钢链条滚子套筒生产线以及宁国市城区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氯基复合肥生产线等重污染企业环保搬迁。
优化能源结构 减少燃煤污染
为全面改善空气质量,环保部门多年来对宣城市污染源全面瞄准、重点突破、持续跟进。结合市情,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整治的着力点落在了重点区域燃煤锅炉整治、重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查处、扬尘污染整治、清洁能源替代和油气治理等工作上。
2014年,宣城市关停工业和民用燃煤锅炉77台;通过煤改电、煤改气工程或改烧生物质清洁燃料淘汰锅炉30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同步淘汰企业自用燃煤锅炉24台;通过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改造拆除土暖炉5台。并集中对宣城市火电、水泥等行业国控、省控等8家重点工业企业安装了烟尘(粉尘)排放自动监控设施,且与环保部门全部实现联网。据统计,2014年8家企业在线联网率100%,烟粉尘排放达标率100%。
全面组织实施宣城市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完成油气回收改造的加油站118座;全市4家危险化学品运输公司所属58台油罐车全部完成油气回收治理。
加大对矿山粉尘整治和煤炭洗选控尘。2014年宣城市关闭非煤矿山15家,整治42家。
做好扬尘污染控制 给城市“洗澡”
开展城市扬尘污染专项整治活动,对市区市容环境进行“大洗澡”。
督促市区建筑工程施工扬尘防治工作动态达标。2014年,共下发扬尘整改通知书400余份,督促整改扬尘污染问题1300余条。截至目前,全市列入年度计划建筑工地均全部完成扬尘整治。
加大环卫清扫道路扬尘治理力度。实施机械清扫、洒水作业采取压尘等措施,控制二次扬尘污染。改进垃圾收运模式,推行“桶装车载、压缩转运”模式,实现垃圾密闭化收集、运输。
同时,开展“三车”专项整治行动,2014年共查处各类违规案件2153起,查处违规车辆1394部,扣车224部,卸货1095.5吨,经济处罚547100元。
2014年,宣城市对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和单位食堂做出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的规定。并严禁在城市环境敏感区域露天烧烤。全年,共整治、规范小餐饮油烟污染等违法违规行为1367起,取缔露天烧烤53起。
加大对机动车污染的防治。全年,宣城市共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3747辆,超额完成省定的目标任务。
扎实做好秸秆的综合利用工作,实现秸秆资源化,减少焚烧污染。2014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8.5%。并建立秸秆禁烧值班制度和举报受理查处制度,严格执行焚烧秸秆“过火痕迹倒查制度”和“田间责任追究制度”。
加大联防联控 呵护“深呼吸”
2014年,宣城市加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全市地方财政共投入2998万元用于大气污染防治。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等八部门通过联合评审,确定了全省11个县(市、区)为2014年度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区),宁国市成功入选。这是继绩溪县荣获2014年全省电...
宁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国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