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讯 去年以来,宁国市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在农业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引导各类经营主体有序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让农民有事干。据了解,目前全市发展农业企业500余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工商登记注册400余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8家。家庭农场经工商登记注册127家,其中省级4家、宣城市级13家,中药材、蔬菜两大产业组建了产业联合体。蓬勃发展的经营主体,为全市9万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
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农业,让农民有钱赚。宁国市结合农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守护青山绿水。位于沙埠村的醉金香农庄立足于做精品农业,将6万斤葡萄卖出了普通市场价格的3倍,市民刘女士说道,“感觉来这里好玩又有意义,孩子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只见过葡萄果子,没见过葡萄架子,让他多一种脚踏实地的体验,是一件好事”。位于西津街道的慧明农场,成功推出的农业采摘体验模式,也是给这对农村夫妻带来了年收益30多万元;万家乡的乡村旅游气候小成,农家乐风风火火,户均收入十多万元。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附加值,让农业富有特色。近年来,宁国市因地制宜,加大对地方品种和产业的挖掘开发,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件,宁国山核桃、宁前胡、宁国笋干等3个地理标志登记产品获得原产地认定,提高了农产品品牌价值。生猪、家禽、渔业、山核桃、小径笋、蔬菜纷纷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种养殖基地,提升农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五星集团开始上市、詹氏公司加大技改投入、明珍堂公司多元化发展、铁皮石斛繁育基地即将投产,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减轻农民负担。开展好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宣传,确保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继续实行减轻农民负担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一票否决”制度,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和减负执法检查力度。云梯畲族乡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已全面完成,将在宁国市统一铺开,让农民共享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特约记者 芮滢)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文明创建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宣城市新一轮文明创建目标任务已经确定,今年起实施,到2017年完成。在上一轮宣城市文...
宁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国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