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岁末,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翩然而至:宣城市市本级获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市,同时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争创提名!这则消息犹如和煦的春风,驱散了冬日的严寒,吹进了千家万户。
这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它汇聚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努力,凝结了各行各业的汗水。这是群众切身感受到的成效,它改善了城市环境,改变了市容市貌,提升了市民素质,塑造了城市新形象。
好消息不止这些:2014年,宣城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主线,以构建全域文明为目标,深入推进文明市创建活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2014年11月10日,安徽好人馆巡展巡演巡讲启动仪式在宣城市成功举办,“好人宣城”的品牌进一步唱响……
着眼全域文明
文明市创建工作取得新成绩
去年2月28日,市文明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决定在全省率先开展文明市创建活动。紧接着,市文明办迅速跟进,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指导,确保文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建立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制发《“文明市”创建实施意见》,市政府审议通过《2014年市区文明创建巩固提升暨“三线四边”治理部分项目安排计划》,明确市本级2014年文明市创建重点项目并纳入财政预算。市指挥部在全省率先出台《“文明县(市、区)”测评办法》,市文明委修订《文明乡镇(街道)、文明村(社区)、十星文明户管理办法》等。
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成立文明市创建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统筹文明市创建和“三线四边”环境治理工作。整合“联点共建”资源,制发市领导、市直单位和县(市、区)直单位文明市创建和美好乡村建设联系点文件,加大市县(市、区)共建力度。二是建立运行机制。建立创建办主任双月例会制度,统筹安排文明城市创建和“三线四边”环境治理工作;建立环境治理工作台账和旬报告制度,明确市重点监督的30个问题整改和县市区监督的345个问题整改,掌握序时进度,推动治理切实见效。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完成对各县市区2013年度文明创建目标考核,并委托第三方开展了2014年文明县(市、区)创建模拟测评;坚持开展了城区双月考核;整合市美好办、团市委、市妇联等考核资源,牵头开展2013年度全市美好乡村建设示范带建设考核,参与市美好办组织的季度美好乡村考核评比。四是完善调度机制。建立文明市创建工作调度制度,明确了12个方面52个重点调度项目,根据工作性质,由市创建指挥部和各专项工作组进行调度,解决困难问题,推进项目建设。
夯实创建基础。组织开展“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及省级文明社区申报工作,市本级及宁国市成功申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及省级文明社区申报量实现历史突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安排布置全市第四届文明乡镇(街道)、文明村(社区)和十星文明户评选工作。制发全市文明单位动态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三、四季度文明单位互查互学活动,文明单位创建示范作用更加明显。组织开展了“十星清洁户”、“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市”等活动,创建基础更加扎实。
营造创建氛围。从去年5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城乡居民文明行为规范”大讨论活动,提炼了文明行为八条规范,24.3万人次参与大讨论。在全省率先举办城乡环卫工人节,并全面参与首届环卫工人节庆祝大会、评先评优、节庆宣传等活动,牵头建立环卫工作爱心基金。加强网络宣传,全年制发文明市创建工作简报52期;编发文明网信息4629条,专题63个,宣城文明网在中国文明网联盟测评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
立足巩固提升
文明城市创建实现新突破
2014年,宣城市紧盯实现文明城市创建良性发展目标,立足巩固提升,工作中坚持标准不降、机制不变、投入不减、力度不松,构建文明城市创建新常态。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显著。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上接A1版)河道治理成效初显。全市共投资约10亿元,实施河道治理项目30个。各地在项目实施中,开展了护岸、绿化等提升行动。广德县2014年投资1.49亿...
宁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国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