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记者从宁国市农委了解到,宁国市上半年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该市15个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均进展顺利,农产品加工值达6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带动了8万农户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宁国市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模式化、标准化、科技化、生态化、休闲化、艺术化”的要求,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创新联结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领先全省。
项目建设上,完成了全国最大的生态溪水鱼繁育科技园项目一期建设任务,以及港口、中溪、宁墩三个乡镇,河沥溪、南山、竹峰、西津四个街道625亩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河沥溪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区“四区融合”统筹建设总体编制完成并通过评审,规划建设的“一心三园”均有重大项目入驻;铁皮石斛、千方中药、山宝食品、紫江椅业等10多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发展势头强劲;银盘胡、栊翠谷光平艺术农庄等3个生态农业观光项目正加快推进。
品牌建设上,继续加大农产品品牌整合和系列开发,该市主导农特产品中,被认定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和国家绿色农产品的面积已达百万亩,几十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涌现了以板栗、山核桃、竹笋、青梅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品种几百种,山里仁、詹氏、林佳等成为国内知名品牌。与此同时,宁国市还安排专项经费集体对品牌进行宣传打造,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参加省内外的各种展示展销会,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的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全面提升名优农产品市场美誉度和占有率。该市还以实施农业物联网示范县项目为抓手,着力打造智慧农产品平台,初步完成了“宁国市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的网站建设并试运行。
(潘登 本报记者 顾维林)
新闻推荐
宁国讯 今年以来,宁国市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从严把关,压缩一般性支出,以厉行节约的党风政风引领社会风气。上半年,该市“三公经费”比去年同期下降32.75%,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下降32.1%,公务...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