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宁国新闻 > 正文

“名牌战略” 托起“宣城制造”

来源:宣城日报 2013-06-26 20:19   https://www.yybnet.net/

核心提示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句话用到市场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名不正则市不通”。近年来,宣城市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市”之路,在创造性地开展质量工作的同时,以“名牌战略”拉动经济增长。当前,名牌企业俨然已成为宣城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你追我赶争创名牌的氛围在全市已蔚然成风。

名牌是市场的“通行证”

6月5日,宁国市华丰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的“荣誉榜”又添了一名“新丁”,工作人员正忙着把“安徽名牌产品”的奖牌挂在墙上。该公司技术顾问姚永茂告诉记者:“名牌在常人眼里只是块牌子,但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它是对我们产品的一种肯定,也是打开市场的‘通行证\’。”不过,说起申报这块奖牌的过程,姚永茂直言“不太顺利”。

华丰耐磨是一家专业从事耐磨材料研究、开发及制造于一体的企业。2004年公司入驻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但却始终“没有什么名气”。“没有名气,产品就很难被更多的客户知道,市场销路就不够宽。”经过商议,华丰耐磨提出了争创“安徽名牌产品”称号的策略,试图通过“名牌效应”拓宽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

可申报工作刚一启动就“碰了钉子”,省质监局给的答复是:“产品质量波动太大,很不稳定,没有达到申报的资格”。为了“够格”,华丰耐磨在研发机械化生产线的同时不断改进生产设备,最终产品不仅过了“质量关”,更在耐磨材料行业里处于领先地位,也让公司成功摘得了“安徽名牌产品”的称号。

与华丰耐磨不同,安徽省宁国市詹氏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早在2004年就已荣获这一称号。最初的詹氏公司只是一家加工山核桃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凭借着小本生意默默无闻地经营。为了在坚果行业占有一席之地,詹氏公司在中国农特食品行业中率先实施品牌战略,经过努力,该公司生产的山核桃系列产品先后获得“安徽名牌产品”和“安徽名牌农产品”称号。

获牌后的詹氏公司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山核桃单品每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均在50%左右,产品比同类产品的市场售价要高出近15%,并且供不应求。名牌产品的经济效益可见一斑。目前,詹氏公司独创的“壳壳果”网上交易又将詹氏品牌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安徽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安徽名牌产品”称号后,在激烈的白酒市场中脱颖而出,资产总额迅速突破亿元,年生产能力跃上3万吨台阶,成为“江南白酒一枝花”;安徽民生工贸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民生牌GMT窨井盖、水箅喜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后,其产品销售网络逐渐覆盖到华东、华北市场,销售收入也是连年跳跃攀升……

近年来,宣城市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全面部署名牌产品培育工作,明确了名牌产品的奖励政策,初步形成了名牌产品培育机制、激励机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符号的宁国市,其“名牌战略”效果尤为明显。截至目前,宁国市共有“安徽名牌产品”44个、省级著名商标34件,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数量均位居安徽省县(市)前列。2012年,安徽恩龙林业集团申报的旅游景点被评为“安徽服务名牌”,实现宣城市服务名牌零的突破。

双“名牌”的创建之路

“从民用铝型材向工业铝型材发展,进入华东前10位,当安徽省第一!”这是6年前安徽生信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定下的发展目标,如今它不仅早就实现了“当安徽省第一”的目标,还一路高歌冲进了国际市场。回首发展历程,董事长徐武清感慨道:“是品牌造就了公司的腾飞之路”。

徐武清的感慨也引起了宣城市其他名牌企业的共鸣。姚永茂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名牌无论是对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软实力建设,影响都很大。”在企业界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品牌”。为了靠近“一流”,夯实“软实力”,近年来,宣城市众多企业积极申报“安徽名牌产品”和“宣城名牌产品”,掀起了一股股争创“双名牌”的热潮。

作为省级名牌称号,“安徽名牌”产品是指实物质量达到省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省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用户满意程度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2003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后,全省各地立即着手围绕“名牌战略”大做文章,宣城市自然“毫不示弱”。

2005年宣城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名牌产品培育发展工作的若干决定》,明确了对获得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予以奖励的办法;2006年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名牌产品的奖励政策,同时市政府还将名牌创建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政府的考核。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宣城市争创“安徽名牌”撑起了强有力的“后盾”,多年来,宣城市“安徽名牌”创牌数始终平稳上升,截至目前,宣城市共拥有“安徽名牌”126个,名牌总数连续多年保持在全省第二位。

与“安徽名牌”相比,“宣城名牌”算是个“新生儿”。2003年,为配合国家实施名牌战略,宣城市启动“宣城知名品牌”评价工作;2008年4月,宣城市出台《宣城市名牌产品管理办法》,成立了名牌推进委员会,进一步规范了“宣城知名品牌”评价工作。两年后,“宣城知名品牌”更名为“宣城名牌产品”,宣城市正式决定每年评选一次“宣城名牌”,对评价合格的企业颁发“宣城名牌产品”证书并予以公布,目前全市“宣城名牌”产品总数已达132个。

尽管“宣城名牌”的含金量略逊于“安徽名牌”,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企业的争创热情。今年5月,安徽省泾县三兔宣笔有限公司刚刚获得这一称号,该公司总经理伍森严说:“我们准备在‘创名牌\’的道路上稳扎稳打,先把牌子在本地打响,所以申报‘宣城名牌\’是顺其自然的事,也是公司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一步。”

争创名牌打响了企业的知名度,也助推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列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全市105家名牌产品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96亿元、实现利税4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10.5%的名牌企业贡献了30.9%的工业产值,“名牌战略”真正托起了“宣城制造”。

“争创”与“保护”齐头并进

但宣城市争创“名牌”并不止步于双“名牌”。2011年,“苏浙皖赣沪名牌”评选活动正式开始,由于争创该名牌对宣城市开拓苏浙皖赣沪地区市场、提升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拿到这块“含金量”更高的区域性名牌,市质监局加强对企业政策扶持和管理指导力度。努力结硕果。2011年和2012年,宣城市“司尔特”牌磷复肥和“生信”牌铝合金型材分别位列榜单。

“名牌要争创更要保护,而且保护比争创更难,一旦企业忽视了保护,名牌可能就会给自身带来麻烦。”市质监局局长吴国祥说。作为首批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生产的“红星”牌宣纸今年再次通过复审,连续第三次荣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但近年来,由于其价格攀升、货源紧俏,“红星”宣纸经常出现“一纸难求”的热销状况,也让其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摇钱树”。2011年9月,曹某等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中国宣纸集团公司许可,假冒“红星”牌宣纸牟取暴利,非法经营数额达到38万元,最终被处以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国宣纸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汪水财说:“这一事件给我们产品的声誉带来了不小损害,也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更加注重品牌的保护。”

创名牌易,保名牌难。为健全宣城市名牌产品的保护和管理机制,近年来,宣城市相继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名牌产品培育发展工作若干决定》和《宣城市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名牌产品享受市政府

项促进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政府采购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名牌产品。此外,为保护名牌称号,各县市区也因地制宜纷纷出招。作为山区农业县,旌德县工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该县另辟蹊径实施“农业名牌带动战略”,走出了一条品牌基地化之路。为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本地名牌产品,该县质监局工作人员通过“查举报、追源头、打窝点”的方式摸索出了一整套方法,换来了旌德名牌产品企业的稳定发展。

质量是名牌的基础,所以保护名牌不仅要“防止别人钻空子”,更要求企业自身要时常“苦练内功”。为此,广德县质监局除经常开展针对性的打假治劣活动外,还积极引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做好质量、标准、计量各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努力实现产品“零缺陷”。

吴国祥告诉记者:“‘安徽名牌\’每三年复评一次,如果复评不合格,企业就不再拥有这个称号,这就促使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质量和管理上去了,产品的销量自然也就好了,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居高声自远,涉深获必丰”。多年来,“名牌战略”带动了宣城市经济的跨越发展,目前规模以上企业正积极争创“安徽名牌”、“宣城名牌”等称号,一个种类齐全、覆盖面广、发展态势良好的名牌产品梯队正逐渐成形。

到“十二五”末全市力争新增安徽名牌40个、宣城名牌100个,创建国家级优质产品示范区1个、省级优质产品示范区4个——这是新目标!

编辑感言

在宣城市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名牌战略”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然而,“名牌战略”并不止打造几个“驰名商标”、“大众品牌”这么简单,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提优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众所周知,品牌的力量何其强大,好的品牌在大众心中不仅不可替代,甚至能够引领市场潮流,影响消费观念。任何产品,如果一直默默无闻,就很难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获得生存的权利、发展的空间。所以,“名牌战略”是宣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必由之路。

目前,宣城市正在稳步推进“名牌战略”,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宣城制造”正在形成规模、勇闯市场。接下来,宣城市还要在提高产品制造标准和质量上下大力气,才能为“宣城制造”增强底气、积聚名气。

新闻推荐

省防汛工作检查组来宣城市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本报讯 6月19日,以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俞凤翔为组长的省防汛工作检查组来宣城市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市委常委、副市长黄东升陪...

宁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国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名牌战略” 托起“宣城制造”)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