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左宗伟 余永平
走进宣城,处处是火热的场面:开发区内脚手架林立,工业厂房鳞次栉比,流水线上紧张忙碌。缕缕快速发展之风迎面扑来,浓浓发展氛围令人震撼。
宣城,在追赶,在跨越,在腾飞!
在一些人眼里,宣城和池州地域相近,经济总量在全省靠后,同属“难兄难弟”。然而,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便明显地感觉到,这是一片火热的土地,一片活力四射、激情迸发的土地。宣城,正在悄悄前行。
宣城的活力在哪里?在县域经济。
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一组数据:
———宁国连续9年、广德连续5年跻身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宁国市、郎溪县、绩溪县荣获安徽省首批“科学发展先进县”称号。
———宣城市开发区、广德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蔡家山精细化工园建设如火如荼,各具特色的产业集中区也正在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全市已初步形成以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建材原材料、医药化工、农产品等为主导的工业格局。
———今年上半年,宁国、广德、郎溪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1亿、6.3亿、4亿元,其他县区各项经济指标均增长迅猛。
县域经济是宣城加快崛起的支撑,是宣城经济腾飞引擎。以宁国和广德为代表的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连续多年排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前列,在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就市本级而言,池州与宣城不相上下;就县域经济而言,池州已被宣城抛在了后面。
8月10日,市委书记童怀伟率池州市考察团马不停蹄赶赴宣城市,对宣城市工业园区建设及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学习考察。考察团一行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一天内走访了广德、宁国2个开发区10个企业。一路走来步履匆匆,风尘仆仆,思潮滚滚。大家都在寻找答案:宣城的县域经济是如何崛起的?
8月10日上午,考察团一行听取了广德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情况的介绍,实地参观了蔡家山精细化工园、金鹏科技公司、立山箱包公司、威正光电科技公司。一进入广德经济开发区,就宛如置身一座大型工厂,机器轰鸣,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车行开发区内,开发区工作人员如数家珍介绍公路两边的企业,广德的快速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显著成效,给代表团成员留下深刻印象。蔡家山精细化工园正在建设中,代表团一行认真了解光气产业特点及园区近期、中远期发展规划,对光气产业的带动效应和园区的发展前景表示称赞。
广德经济开发区于2002年7月启动建设,2006年2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6年、2008年连续两届被评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荣获“最具投资潜力奖”。开发区规划总面积43平方公里。独特的区位、交通、环境优势,(下转A3版)
(上接A1版)使其在长三角产业转移中处于承东启西第一站的战略地位。八年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20亿元,拉开了“十纵十横”路网框架,已开发的15平方公里内,全面实现了“七通一平”,绿化、亮化、美化跟进实施,初步形成了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纺织家具箱包、光气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6大重点产业。经过八年多的发展,进区户企业已达274家,协议内资206.3亿元、外资3.53亿美元。目前,开发区共有87家企业投产、47家企业开工在建。今年上半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33.59亿元、增长76.7%;税收收入7492.4万元、增长55.8%。
广德这个皖浙交界的山区小县,连续5年跻身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成为安徽经济增长最快的县,其奥秘还在于强烈的发展意识、创新的发展思路、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发展县域经济进程中,广德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打破一切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铁的手腕、超常规的举措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举全县之力狠抓开发区建设,加大投入,改善交通等硬件条件,全力推动城镇化建设。端正用人导向,将一批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推向一线,从而形成了人人思发展、人人能干事的良好氛围。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打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成为外商争相进入的投资佳地。
如果说广德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那么宁国则是安徽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8月10日下午,考察团来到宁国市先后考察了五星集团、爱普科斯飞达电子公司、保隆汽车配件公司、聚隆机械公司、瑞泰新材料科技公司、中鼎控股股份公司,这些企业产业层次和技术含量叫人侧目。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宁国,唱大戏的并非招商引进的企业,而是本地土生土长的“本土企业”。五星集团,这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立足山区,竟然闯出了一片天地。中鼎控股,从一家“草根企业”,经过多年的拼搏,目前已发展为国际化大型现代化企业。这些“草根”企业,在政府精心服务培育呵护下,充分发挥能人、“巨人”带头作用,最终一步一步做大做强,走出山门,直至走向世界。
在招商引资热火朝天的今天,宁国却另辟蹊径,培养自己的本土企业,发展自己的产业集群。在宁国,没有发生“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现象,一个个本土“小巨人”撑起了一片天。
开发区是企业发展的平台,是产业集聚的平台。无论在广德,还是在宁国,开发区都是县域经济的起飞点和着陆点。
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早有名气。该区2000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以来,宁国市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加快构建载体平台,用一年时间,举全市之力实施了开发区建设大会战,南山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06年底,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开发区启动了河沥园区建设。2009年以来,为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行区,又启动了扩区规划,增加了汪溪、梅林、河沥溪三个拓展区。现开发区已形成“一区两园三拓展”发展格局,规划面积达59.75平方公里,其中南山园区15.62平方公里,建成区10平方公里,河沥园区15.26平方公里,拓展区面积28.87平方公里。园区现有企业55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2家,亿元企业22家。2007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园区”、“浙商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粤商最适宜投资地区”、“全国十大诚信开发区”、“江浙企业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
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以来,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在提升壮大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耐磨铸件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大力推进合作办园力度。同时鼓励和支持园区现有企业转移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加大与央企、大集团的嫁接、重组步伐,近年来,先后有飞达、瑞泰科技、新马耐磨、华普建材、安徽源光等企业与央企、大集团合资合作和强强联手。2009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1.4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3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2亿元。
宁国的成绩令人艳羡:今年上半年,仅有38万人口的宁国市财政收入突破11亿元大关,。宣城市主要负责同志在谈到宁国发展县域经济经验时说,宁国的发展,得益于观念更新,得益于先人一步的改革创新,从而使自身能够始终保持活力、焕发青春;得益于始终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完善一任思路,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得益于全面实施东向战略,全方位融入苏浙沪,参与发达地区产业分工协作,积极承接资本和产业的双重转移;得益于在体制和机制上全面与苏浙沪地区对接,实现了“国有资产退到位、社会保险推到位、职工身份置换到位”等“三个到位”,民营企业在改革大潮中螺旋式上升,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得益于以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形成了一批“国字号”、“省字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国际国内大市场,实现了强县富民。
一天的耳闻目睹,考察团一行深深感受到宣城市这几年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快速崛起,收获启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压力。参加考察活动的各县区负责同志认为此行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今后要结合本地实际,重定思路,再鼓干劲,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服务环境,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进度,一定会认真学习、消化、吸收广德、宁国等地发展县域经济的先进经验和好做法,努力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各自县情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全力实现强县富民。市直部门负责同志表示,不虚此行,受益匪浅,启发很大,触动更大,要变压力为动力,一切以加快发展为己任,全力服务项目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做到快事快办,特事特办,甘做“推进器”,不当“刹车片”,为推进池州跨越式发展、奋力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记者感言】市委书记童怀伟在考察时指出,宣城与池州同属皖南山区,同处示范区,同样是2000年撤地建市,过去都是农业地区,市情特点十分相似。但从考察的情况看,宣城各县区发展都在快马加鞭,无论是建设的规模还是发展势头,都使人震撼。他们创造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县强则市强,县域经济是我们重要的基础。通过这次考察,我们要正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学习先进经验,博采众家之长,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谋求县域经济上求新、求实、求突破。
近年来,无论是在经济增幅、投资增幅,还是在新开项目、利用外资、县域经济发展上,宣城都在突飞猛进,成为全省乃至长江流域的一匹黑马。从区位上看,宣城交通不如池州便捷,资源也未必比池州丰富,但因有强烈的发展意识、清晰的发展思路、得力的发展举措,宣城县域经济诞生了一个个奇迹。宣城,或许可以成为池州发展县域经济的样板和标杆。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毅记者张璠)日前,宣城市7家机动车安检机构面向社会开展了自我承诺活动,将承诺内容在业务大厅显著位置公示,印发了宣传单页向服务对象广泛散发,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宁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国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