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廷洪
1984年那个细雨霏霏的秋天,我们来自宣城地区5个县的34名民办教师,走进了宣城教师进修学校,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学生生涯,班主任是何强威先生。
那时候,我们的日子是拮据的,心情却是快乐的。虽然每月只有15块钱的生活费,却有一个美好的期盼在支撑着我们:两年之后就能摘掉头上那顶“民办教师"的帽子,成为捧“铁饭碗"的公办教师了。
何强威先生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那稀疏的头发,光亮的额头,还有那件沾着粉笔灰的藏青色中山装。他教我们心理学,那是一门很枯燥的课程,说实话,他的课讲得不算精彩,但在学校所有教师中,他备课显然是最认真的。那是一个创业的年代,也是一个激情四溢的年代,到处传唱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们的日子却很苦,34个人大都结婚成家,上有老下有小,为了家里的承包田,星期一的迟到和星期六的早退是经常发生的。到了农忙季节,旷课在家务农也大有人在。身为班主任,何先生总是不忍心批评,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转眼到了毕业的日子,何先生主动问我所去的学校落实了没有?按照规定,中师毕业只能当小学教师,我想做初中语文教师,因为我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就是在初中任教。何先生希望我去水东的一所中学,他说他的一个同学在那里当校长,并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让我去面见他的老同学,信的字里行间说了好些溢美之辞。后来,我没有去那所学校,而先生的那封信却一直保存了好些年。想到自己到了新的单位后,竟然没有与何先生联系过,不免很是自责。
我到了文化部门工作后,惊喜地发现何强威先生竟然还是一名业余作者。那年,他和文化馆黄德明先生合作的儿童表演唱《放鸭甜》在“宣州之声"上声誉鹊起,接着被选调到省里参加少儿文艺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即便是专业作者,能有这样的成绩也很不错了。作为一个业余作者,说他出手不凡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有一次开创作会,我特意邀请了何先生。那时他已经调到了八中任教。记得散会时他拉着我的手说:“你现在成了专业作者了,我该叫你老师了。"说得我很有些无地自容。我们相约接下来合作一个作品,遗憾的是这个约定终究没能实现。
后来就得到了何先生因癌症去世的消息,那时他刚退休不久,听说两个儿子都还未能成家立业,师母没有正式的工作。面对在简朴的灵堂里躺着的何先生,回想着他说话时的水东口音,我们都很悲酸,也很苦涩。
三年前那个紫槐飘香的五月,我们当年民师班的同学举行毕业二十周年联谊会,自然又想起了头发稀疏、笑容和蔼的何强威先生。时光过得真是太快,二十多年前,何先生是比我们现在还要年轻的,如果健在,他肯定会来的,可他毕竟走了……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宣州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工作要求,多举措稳步推进排污许可核发登记工作,成...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