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海林
九龙池,不是风景胜地的碧水深潭,而是一个小小的澡堂。记忆中,澡堂的店名是一位有文采的宣城老先生给起的。他说为什么澡堂要叫九龙池呢?这里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相传,宣城十字街是块风水宝地,龙的第九个儿子叫“椒图",它善于守家,长大后,龙王便安排它当卫士。我们看到的古建筑大门上,一对嘴含门环的“怪兽",它就是九龙“椒图"的化身。有一日“椒图"腾云驾雾,飘飘然然,来到皖南宣城上空。忽然,它发现脚下一片秀丽的土地,这里烟云缭绕,绿茵连绵;河湖港汊,碧波如镜,连声说道:好地!好水!于是,它驻云降落,小憩于东门。从此,这里便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个古老的传说,带来旺盛的人气,不错的经济效益。听父亲说,九龙池开张的那一天,前来洗澡的客人进门排队,室内摩肩擦踵,几乎要将澡堂挤爆,似乎大家都想要来沾点“仙气"……
九龙池它坐落在我小时候家乡宣城十字街东门大街沿街中段那个地方。每逢晚间,九龙池里热气腾腾,人声鼎沸。特别是到了冬天,九龙池里经常加座,生意十分火爆。隔三差五,父亲便带着我们兄弟俩去洗澡,我们很高兴。因为,洗澡不仅能清洁自身,而且使人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当时若是论规模、论档次的话,我想九龙池可能是宣城最好的澡堂了。
走进九龙池澡堂大门,首先,要买好澡票。澡票是用竹牌做的,分几种颜色并烫上字。一次洗澡只需几分钱。我拿着竹牌澡票问服务员大伯为什么要用竹子做?他说,竹牌不怕被水弄湿弄坏,烫的字又不易抹掉,既美观又耐用。我说,这个办法真好。九龙池设有“雅座"“普通座"和“大众座"等,客人按照澡票档次,对号入座。父亲虽是个工人,但他有点文化,又对子女非常爱护,两个儿子是他的“掌上明珠"。他洗澡很讲究档次,每次带我们都要进“豪华型"的“雅座厅"。
服务员大伯很热情,每次光顾,老远的就与父亲打招呼,安排好座位,泡上一杯浓浓的香茶,因为他知道父亲喝茶要多放茶叶的习惯。一面侃谈,一面十分熟练地将父亲的外衣高高挂起。我兄弟俩在合一个座位上脱光衣服,穿上木拖鞋,脚底响着“叭嗒、叭嗒"不太协调的声音,小心翼翼地走进浴池。浴池内有大小三个澡池。方形大池水温适度,两个长方形的小池水温略烫一点。小孩喜欢入大池,大人喜欢入小池。每逢洗澡,大池内挤满小孩,笑声、喧闹声充满一池。大人呢,则躺在小池内,虽然头上大汗淋漓,却享受着舒适的水温。玩好了,父亲就一一帮我们用肥皂清洗。因当时没有淋浴,父亲用在浴池准备的热水缸里,用大木勺挖上一盆清水,把我们再冲洗一遍。
回到“雅座",服务员大伯敏捷手快地用热毛巾把我和弟弟身上的水和父亲背上水珠擦掉,再用浴巾围上身体。然后,每隔几分钟递上两条从滚开水中捞起拧干、雪白的热毛巾,直到擦干身子为止。到了夏天,那时还没有电风扇,聪明的澡堂工作人员用竹条子订成长方形,用厚棉布缝制,在天花板上安装滑轮和绳索,让学徒一拉一放,便成了手拉大风扇。睡在躺椅上闭目养神,风扇下凉风习习,既休闲养生,又降温消暑,感觉温馨如家,享受无比。我们小孩一边听着大人天南地北地侃谈,一边听着收音机里小曲,进入甜蜜的梦乡……
在九龙池洗澡,我们还有一个习惯,喜欢吃澡堂里的小吃。小商贩的竹篮里,有五味瓜子、香脆花生米、水阳茶干、竹串荸荠……特别是竹串荸荠,雪白如玉,甜糯可口,我们兄弟俩每次必吃。当小吃叫卖声传到“雅座厅",父亲必定买上两串,如果我们睡觉了,便推醒我们。我和弟弟一边吃,一边还哼着小曲,父亲笑眯眯地望着我们,我俩那高兴的劲儿简直无法形容。
去“九龙池"洗澡成为老百姓生活一部分,深受老百姓欢迎。据说,在宣城的东南西北门都有像九龙池这样的澡堂。特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人性化服务,才形成了那段历史时期澡堂子的优良服务氛围和暖融融的人际关系。
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种叫“桑拿"的大浴场,逐渐替代了小澡堂。久而久之,老百姓也逐渐接受了,也经常去享受那种“桑拿"大浴场里的空调加“蒸、冲、泡"的洗浴乐趣了。
但是,每当我想起童年时代的“九龙池",满脑子却回忆着那过去的时光,时时增添我对家乡的眷念,特别是对远去父亲的一种怀念……
新闻推荐
从“画匠”到“画家” 记宣城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农民画家施华锦
宋本金曹庆文/图前一刻肩扛锄头,下一刻手持画笔。虽然让人觉得有些“违和",却是施华锦这位农民画家最真实的生...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