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从市救助站获悉,全省首例通过全国救助信息系统人脸识别寻亲成功案例在宣城市救助站发生。全国救助信息系统新增的人脸识别查询功能上线不足一周,市救助站便运用该功能成功地核实了一名身份信息不详的救助对象的姓名和户籍所在地。
市救助站负责人杨小娟向记者介绍,今年11月下旬,宣州区水东派出所护送一名中年男子到市救助站求助。该男子患有精神障碍,思维混乱,语言表达不清,只知道自己名叫王兴江,浙江人,其他信息不详。护送民警告诉救助站工作人员,通过查询浙江省所有叫“王兴江”的人员并未查找到该人的户籍信息。此外,水东派出所通过其他技术手段也未查找到条件相符人员。
“当地派出所把这名身份未知的人送到了市救助站,我们把照片输入到人脸识别系统后,立即就被认出来。”杨小娟告诉记者,该名救助对象的照片上传至全国救助信息系统内,通过人脸识别查询模块,短短几秒钟,系统自动检索出6条面貌相似人员的救助记录。
据了解,这名男子是浙江江山籍一名叫王山江(化名)的中年男子,通过照片比对,“王山江”正是宣城市救助站救助的“王兴江”,这名男子曾于2017年3月在浙江省江山市救助站接受过救助。通过系统救助信息,工作人员迅速查找到王山江的姓名和详细的户籍信息。当日下午,经过当地民政部门进一步核实,已经确认了该名救助对象的身份信息。
目前,市救助站已全部完成了站内所有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滞留人员的人脸识别查询工作。
据市救助站介绍,人脸识别查询是民政部在原有的全国救助信息系统里新开发的一项信息查询模块,主要是基于救助对象人像数据库,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检索出条件相似人员的历史救助记录,旨在提升救助管理机构身份核查能力和提高救助寻亲成功率,为救助管理机构开展寻亲服务开辟出新的寻亲途径。(本报记者汪鸣)
新闻推荐
西部新城整体城市设计鸟瞰图俯瞰宣城体育中心宛陵湖湿地公园注重智能智慧每一处,都有可以描绘的色彩,每一刻,都有可以抒写的...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