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旺旺”而来,我想起一九七〇年那个狗年的冬季,和千千万万农民工一道带着工具赶往县城挑铁路的境况。那时没有挖土机,垫高铁路路基完全靠人的肩膀去挑。那时县城通往外面的公路不宽、坑坑洼洼,底下有些公社的公路还没修通,像通往文昌的公路只修到寒亭。突然听说县城修铁路,人人欣喜若狂。
进城那天,就让我经历了一次长途跋涉的考验。到县城六十多里路,当时客车通到寒亭,到我们家走小路也有十五里。客车是大篷车,两边两排木头板凳坐满人,其他人站中间,行李车上没地方放,我们进城只能挑着行李步行。行李是劳动工具、垫被盖被、换洗衣服、脸盆碗筷、二十斤大米,总共有五十多斤。我起初并不在乎那点重量,随着路途遥远、体力消耗,渐渐吃不消,第一次体会到长途跋涉的艰难。
到寒亭那段山间小路狭窄,二十几人只能一个跟一个慢慢走。上了公路,路面变宽,大家发挥了各自的长处,个子高、腿长,步伐跨得大;走路频率快,一步等不及一步;身强体壮的,健步如飞;不甘落后的,奋勇直追。我个子不矮,也不畏惧肩上那点重量,开始和先头队伍并驾齐驱,大约走了二十里感到体力不支,身体某些部位也感到不适,慢慢掉队。山区公路,尽管选择低矮山坡修成,但我总感觉是翻山越岭,爬上一个山坡,要流许多汗水。
那种劳动场面,能让人激动、亢奋,敞开胸怀地望望,心舒气畅地体会体会,能缓解身上的苦和累。人群中时而喊起加油的号子,时而打起追赶的嚄嚄声,肩挑土筐的人流旋风似的奔跑起来,筋疲力尽的人也不知哪儿来了劲,两脚身不由己地快迈。密密麻麻的人群,围在铁路路基两边,向两头无限延伸,望不到尽头,远处人群像蚂蚁似的蠕动着。真是人多力量大,那么宽那么高的路基,靠人的双肩一筐一筐挑成,多么了不起。
铁路修通,加快了城市发展,宣城由县级城市扩建为地级大市。一座城市每当修通一条路,和外界联系就更加紧密,如同给城市插上一双翅膀,飞得更高、更远。路是城市流向全国各地的血脉,城市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一条条通往远方的路。
新闻推荐
3月22日,经过十几天的寻找,宣州区鳌峰街道宝城社区的工作人员终于找到了沈焕、刘翠云夫妇,社区书记赵玉莲对两人急救心梗老人的善举大为赞赏:“他们的义举感动无数街坊人”。事情发生在3月10日上午9...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