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畅
初秋时节,漫步在宣城的大街小巷,细心的市民发现:繁华的街头,行人与车辆各行其道、通行有序;公交站点,乘客耐心候车、排队礼让;车站景区,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扶老助幼;停车场内,驾驶员规范停车、安全停放。
无论走到哪里,市民都发自肺腑地感叹: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改变了大家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文明有礼宣城人,更是始于足下。全市上下共同编织的“文明交通”畅行网络,已经成为宣城市又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紧扣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宗旨,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交通秩序整治工作,不断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强力整治道路交通秩序,营造了文明、畅通、有序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市民的满意度、幸福感、参与度也随之显著提升。
咬定目标敢担当
自宣城市发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号令枪,市公安局立刻成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组,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田扬畅任组长,其他局党委成员任副组长,各警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交警支队,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卢东林兼任办公室主任。
今年4月份以来,市公安局先后11次通过召开调度会、现场调度等形式,对交通秩序整治组各成员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调度,针对重难点问题,研究工作措施,推动问题解决。
为了在路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年5月初开始,交警支队全员上路,实行包保责任制,市区的每段路都落实到人,支队长卢东林也不例外。每天卢东林至少上路巡回五六趟,没有工作日和假期之分。交警陈志强坦言,“支队长作出表率,他一天都要走10多公里路,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行动?”
像卢东林一样,目前整个支队所有大队长、中队长、普通民警每天6时30分上岗执勤,常常执勤到晚上10点。平均每位民警每日要走15公里路。执勤中每人日处理各类创建问题10起。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创建工作中,全市交警部门充分发挥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主力军作用,持续加大对违法交通行为的整治力度,从严从细从实推进“治乱治堵”,全方位提升了交通秩序整治力。
“六乱”一直是市民急盼解决的焦点。今年初,交警支队联合城管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六乱整治”。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交警卜盛告诉记者,二大队在“六乱”行动中部署了四个中队,下设11个警区,每个警区8名警力,分布在城区“三横三纵”各个路口。另外,每个中队分别成立两支机动力量,适时在警区覆盖不到的路段,如张果路、市开发区等开展“六乱”查处行动。
市民何春林表示,在一年前她和家人有过闯红灯、车窗抛物行为,但是经过“六乱整治”,家庭成员已经完全告别了陋习,大家出行基本能够做到“彬彬有礼”。截至9月18日,交警支队在“六乱整治”中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93908起,其中非机动车逆向行驶7669起;非机动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17719起;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1139起;会同城管查处车窗抛物1418起。
8月23日晚间10点多,在市二中附近,一阵刺耳的发动机轰鸣声划破寂静的夜空,2辆摩托车开始狂飙。“收网!”随着一声令下,早已设伏的交警迅速拦截了2名“飙车党”。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夜间市区“飙车”现象,交警支队部署开展了整治“飙车”、非法改装机动车专项行动,该行动还为支队赢得了“重拳整治飙车,群众安全守护神”等美誉。
在进一步完善市区交通安全设施方面。今年以来,交警部门在市区部分路段、路口增设了人行道护栏和中央隔离护栏,避免行人横穿,规范道路通行秩序;对城区路口“红灯”语音提示进行了重新设置,增加方向语音提示;对市区34条主次干道交通标志标线全面排查,制定了34条主次干道交通标志标线整改方案;对中心城区交通信号灯进行智能化改造,中心城区9个主要路口实现了信号灯自适应智能化控制,薰化路、昭亭路、水阳江大道等7条进出城道路实现了绿波控制,道路通行效率明显提高。(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郜征)全省楼市上周延续了各城市成交量“接力”的态势,在安庆9月首周成交量创年内新高后,上周宣城成交一手商品住宅653套,领跑皖南其他城市。据安徽省清源房地产研究院数据,上周实际上有数据...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