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宣城市很多乡镇把产业扶贫当做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产业扶贫的效果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然而,根据基层的实际调研了解得知,产业扶贫并不容易,有的市、县直单位和帮扶干部给扶贫户买鸡、买羊、买牛,或种一些经济植物。有的家里一来客就把羊宰了吃了;有的不懂鸡苗养殖,治病管护,没有多久鸡苗都死了;还有的帮助贫困户种果树,好不容易等到丰收,又找不到销路,甚至连买肥料的本都挽回不了……
这样的苦恼,在扶贫一线并不少见。剖析原因,一方面,少数贫困户本身缺乏应有能力和正确思维,习惯于输血而不自身想法造血;另一方面,市场信息不畅,交流渠道不顺,难以适应新形式下新产业发生的变化;再一个方面,脱离市场主体与规划,扶贫效应不可持续,一些“精心设计”的扶贫项目,最终没有考虑个人与环境的因素,自行流产。功夫下了,资金投了,成效不明显,令人深思。
笔者认为首先要大力倡导“扶贫先扶志”的理念,解决好思维观念和能力补缺;其次要理清“帮扶先帮技”的思路,解决好技术技能和方法举措;再次要根据“因人因事而宜”的实际,解决好量体裁衣和量身定做;第四要建立“市场+信息+渠道”的模式,解决好节约节能和成本成效。变“保姆式”帮扶为“开创式”帮难,变“服务式”帮助为“协助式”互助,变“输血式”填补为“造血式”滋补。积极调动农村党组织、合作社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线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合作社的技术推广、生产材料购买和农产品销售作用。扶贫部门要发挥政策创新、资金支持、保障机制作用,尽量选择风险低、收益稳、可持续的产业项目。
找准“支点”再发力,发力之前精选项。只有找到一个精准、精细、精致的“支点”,才能撬起扶贫帮困的长效机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余健)经过双塔路与拱极路交叉口的市民,应该都见过这样奇怪的场景:一栋三层高的住房仿佛一座“孤岛”,周围是一片荒芜的空地,再往外是盛世御景项目新建的一栋栋高楼,整个场景与北门建设环境格...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