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全国烟叶生产“减”字当先的新形势,皖南烟叶公司科学调整发展思路,探索出“做精主业、多元发展”新战略,为企业转型升级谋篇布局。
走上多元化发展之路后,从孵化新品种的科技示范园,到“尝鲜”新品种的果蔬大棚群;从饱满的稻穗,到肥美的稻田鸭;从大面积种植的紫云英,到小范围精耕的蓝莓园……皖南烟叶公司在宣城这片热土上开辟了一个又一个“试验田”,为品牌增值、烟农增收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大胆探路,发展新型的“大农业”
2013年至2016年,皖南全区烟叶种植面积由16.8万亩调减到14.3万亩;烟叶收购量由46万担调减到33万担,下降比例达28.26%。
烟叶种植的面积在减,但皖南烟叶公司维护品牌形象、维护烟农利益的信心和决心不减。公司认真分析形势,向烟叶质量和生产方式要效益,“做精主业,多元发展”的发展战略应运而生。
今年是皖南烟叶公司“做精主业,多元发展”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年初,公司制订了今年的几大发展目标:全面推进烟叶生产,实现产销平衡;烟叶质量稳步提高,等级结构持续优化;推进水稻生产,经营“双百”工程;果蔬生产经营工作实现保本微利……“大农业”的发展宏图正在绘就,减产压库形势下的逆势上扬正在酝酿。
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但一切改革发展的基础,在于主业的做精、做强。公司始终以服务名牌为中心,不断提高烟叶质量,让“好烟叶”为烟农带来“高收入”。公司积极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全面推广绿色防控、土壤保育、非烟物质控制、农残控制等绿色生产技术,配套完善相应的服务和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大力推进智慧农业,以“可视、可控、可研”的“三可”烟叶信息化建设为抓手,逐步实现技术、服务、管理、农机相融合。
如何科学转型,打造“调转促”的烟叶发展样板?按照“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的要求,挖掘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皖南烟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积极推广新型种植模式,不断完善特色产品体系。
近年来,皖南烟叶公司坚持以规模种植为抓手,以提升烟叶质量、促进烟农增收、保障皖南烟区长期稳定发展为目标,探索构建“烟稻轮作、规模经营、长期合作、全程管服”的新型种植模式。目前,皖南烟区已实现新型种植模式面积6.2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43.5%。
如今,随着多元化发展在皖南烟区落地实施,宣城各个烟区都形成或规划了自己的农业发展特色。“做好烟农增收工作,本质上是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需要发挥当地自然生态优势,因地制宜选好特色农产品,整合好内外资源,开展特色农产品技术、服务、管理等创新研究。”皖南烟叶公司总经理王道支说。
在宣州区杨柳镇高桥村和新龙村,皖南烟叶公司打造了规模5000亩左右的“新龙现代功能农业科技示范园”,用于探索、总结特色农产品的技术、服务、管理和经营新模式。通过引进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的国内知名企业或科研院所,努力将园区打造成特色功能农产品的研究孵化区。目前,国内两家顶尖科研单位已进驻园区,对9个功能食品开展研究示范。同时,公司与安徽省蓝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开展蓝莓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开展优质粥米产业化开发综合技术研究。
精耕细作,种好特色的“试验田”
4月中旬,在沈村井头育苗场,陈顺龙每天全身心投入到自己负责的9个西瓜种植大棚里。一个多月后,大棚里的第一季西瓜就要成熟了,按照之前在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此时正是影响西瓜收成的关键期,丝毫不得懈怠。应该如何浇水,何时该施肥,怎样合理调节大棚的温度……说到这些,陈顺龙头头是道。不曾想,其实在几个月前,他对西瓜种植的知识还一无所知。(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老人在收藏来的水车上演示在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双盈村凤凰池的大舞台前,满满当当摆了数百件水车、石磨、米斗等农耕时代的老物件,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刀耕火种的岁月。这些老物件,是双盈村老年协会8名...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