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要发展,拆迁就免不了,这是大势所趋,不能因为我个人利益,而耽误城市建设。”4月21日,家住市区东头湾小区的高承华谈起自家拆迁的事,用了这样的开场白。66岁的高承华一共经历过两次拆迁,每一次都积极配合,主动拆迁。提起他的名字,北门棚改办的工作人员纷纷竖起大拇指。
高承华家第一次拆迁是在1993年,当时他的竹木加工厂所在地北门一带要修建防洪墙。这间竹木加工厂是他在1986年创办的,厂子共有12间加工车间、2间堆料院子。当时市场很好,加上高承华颇有商业头脑,厂子在他的经营下效益不错。但接到拆迁通知时,高承华没有半点犹豫,一口就答应下来。身边有人说他傻,也有人劝他拖一拖、闹一闹,可高承华不理会这些,第一时间签了协议并积极参与拆迁。也就是在这次拆迁过程中,高承华不小心被轧断了手指,一只手落下了残疾。
高承华对记者说:“修防洪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我这点厂房算什么!”1994年,高承华和家人回迁到东头湾小区定居下来。
今年4月初,北门棚改办的包保干部上门向高承华宣传征迁政策,高家迎来了第二次征迁。4月中旬,高承华便在协议上签了字。
高承华说,自己已经经历过一次拆迁,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拆迁后的城市发展变化,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城市要建设,拆迁就要越早越好”。因此,看到征迁干部按照政策给他制定了赔偿方案,高承华再没提出其他附加要求,爽快的签了字。在高承华签字之前,仍旧有人劝他“等等看”,但高承华反过来劝这些人:政策的红线不可能突破,不能光顾自己利益不顾大局。
高承华支持征迁,让许多征迁干部赞不绝口:“我们到他家,他给我们泡上茶,和颜悦色的跟我们谈。”包保干部赵善长告诉记者,他们头一次上门,高承华就表示支持征迁,支持城市发展。和高承华一样支持征迁的还有他的妻子胡桂芝。今年63岁的胡桂芝说:“我们别无他求,只要有个房子住就满足了。”
不该要的绝不多要一分,这是高承华做人处事的原则。高承华在手残疾的这些年里,从未借此找过居委会索要什么,并且当得知自己被居委会评上低保后,他一口拒绝:“还有比我过得差的老年人,你把名额给他们”。
这几天,高老一直在忙着租房子的事,胡桂芝则开始将家里的东西打包,他们要在政府规定的5月30日之前将房屋腾空。高承华说这些年看到了城市的发展,感受了生活越来越便利,环境越来越优美。作为一名老宣城、老北门人,他时常有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同时他也清楚,拆迁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拆”,而在于“建”,“破旧立新”才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俊文记者余庆)5月1日上午,市高速交警一大队民警在高速公路巡逻时,就发现了一位七旬老汉在高速公路行走。5月1日上午11时许,宣城高速一大队巡逻民警在辖区路面巡逻时,在距离G50沪渝高速宣城东...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