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之路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放眼皖南大地,一幅幅温馨的民生幸福画卷正在徐徐展现,一份份暖心的民生“清单”温暖民心——为环卫工人送上“爱心早餐”,举办环卫工人节;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为2872名渔民安家;增加89所公办幼儿园,加固改造311所中小学……
倾听民之意、关注民之忧、化解民之困、改善民之基,2011年以来,宣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建设、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数,在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方面频出实招、狠抓落实,从老百姓最急需、最紧迫、最关心的小事细事做起,为群众排忧解难。
安居——
打造幸福之家
市区夏渡新城小区39幢107室,是徐金霞的家。从2013年2月8日入驻,徐金霞已经在这个家里度过了3年多的幸福时光。
2013年1月31日,对于徐金霞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手中,接到了“家”的钥匙。
“我清楚地记得是2013年1月31日拿到钥匙的,看了新房后,发现里面热水器、抽烟机、燃气灶、橱柜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徐金霞说,那一天,她的心情无比复杂,感恩、欣喜、激动、期待……交织在一起,如今回忆起,似乎仍不能平复。
徐金霞的人生路并不顺畅。2011年,她被查出来患有脑瘤。当时,他们夫妻俩正在一心一意地打工挣钱,想早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岂料这个“飞来横祸”劈头盖脸地砸向了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看病,夫妻俩花掉了原本要买房子的积蓄,还向朋友借了不少钱,而房子就成了徐金霞一家遥不可及的梦。
2013年1月初,家庭困难的徐金霞提交了《廉租房申请书》。没想到,不到一个月,她就接到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让她去拿新房的钥匙!徐金霞梦想成真,住进了自己的家。
自2011年以来,宣城市住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群体由最初的低保家庭,扩展至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进城落户农民等住房困难群体;同时将在市区购买新建商品房的群体,在该商品房未交付之前,也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
五年来,宣城市出台《宣城市市区保障性住房资金管理办法》、《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宣城市区公共租赁住房分配管理实施意见》、《宣城市房屋征收市场化安置暂行办法》、《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办法》等指导性文件,为城乡居民居住规划出清晰的路线。五年来,宣城市累计投入资金31.1亿元,建设公租房3.32万套、棚户区改造4.43万套、改造农村危房6万余户。2014年起,宣城市初步建立“免保费、全覆盖、统一保”的风险分散机制,为44.42万户农房购买保险服务。
卫生——
守护健康之梦
2012年12月15日零时起,宣城市11所县级公立医院开始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拉开了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序幕。
宣州区水阳镇的冯绳良成为药品零差率销售的最早受益者。2012年12月10日,冯绳良的爱人因为肾结石后尿路感染住进了医院,14日他接到了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宣传单,因为是新农合的用户,需要先垫付医药费,他特地到护士室那里打印了15号前后每天用药的价格表。
“光头孢这一项就少了将近2块钱!”冯绳良对比着两张价格表发现,头孢价格从13.46元下降到了11.7元。尽管爱人主要是消炎,用药量不大。但与15日之前相比,每天仍会节省十几元钱。
五年来,宣城市加快医疗综合改革的步伐,不断细化措施,紧扣改革重点,提出了“3+3”的分级诊疗模式,在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转变、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五年来,宣城市基本医保覆盖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新农合实际参合人数增至185.8万人,参合率由2010年的95.7%上升至2015年的103%。采取“财政补贴、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模式,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全覆盖”,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19.44万人。
随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优化完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报销水平日益提升,以医保制度为支撑,老百姓敢看病了,“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在减少。五年来,宣城市累计投入资金40.3亿元,加强1个市级医院、11个县级医院、24所中心乡镇卫生院、18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2所村卫生室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构建“市、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医疗救助累计支出资金1.57亿元,累计救助594892人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等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教育——
享受均衡之利
2012年9月,宣州区杨柳镇中心幼儿园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宣州区第一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
干净清爽的教室、漂亮整齐的儿童床、精致有趣的玩具……午餐时间,学生们排排坐,在老师的带领下,津津有味地吃着饭,吃完饭,又在老师的指挥下到各自的小床上睡午觉。良好的设施、整洁的环境、优质的师资,让杨柳镇中心幼儿园一开园,就吸引了近200名孩子来此就读。
“公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好、设施好,送小孩到这里来上学比较放心。”家长石翠说。据她介绍,以前杨柳镇没有中心幼儿园,孩子上学只能到镇上的民办幼儿园,环境差不说,教育设施也相对落后,所以2012年杨柳镇中心幼儿园一建成,她就把孩子转到了这里,如今孩子早已从这里“毕业”上了小学。
乡镇公办幼儿园是宣城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重要内容,也是2012年以来省政府下达的33项民生工程之一。2010年,全市72个乡镇中仅有36所公办幼儿园,到2012年底,乡镇公办幼儿园数量达到了68所,覆盖率为94.44%。截至2015年底,公办幼儿园较2011年增加89所,公办在园幼儿数增加1.4万人。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2016年9月18日宣城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主席团(共28人,按姓氏笔划为序)于静波(女)王普王为明江伯友杨业峰严琛吴爱国何刚余宏汉汪谦慎张平张丽(女)张千水张冬云张玉峰张建军陈金...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