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家住宣城双桥办事处兴隆村的柳传枝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东西,他即将离开市第六小学,结束3天的安置点生活。临走前柳传枝有些不舍,他心绪澎湃地在四年级4班的黑板上写下这样一段话:
“志愿者你们好: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灾民带来了人间真情,你们在传递爱心,传递正能量,留校全体灾民向你们表示感谢,你们辛苦了!”
柳传枝说之所以写下这段话,是因为“六小的志愿者们服务太周到了!”。他告诉记者,7月8日晚上来到安置点时,志愿者杜娟带着他吃饭、领物品一直忙到天黑才走。走进安置房后他惊讶地发现,志愿者们甚至连晾衣架、卫生纸都给他备齐了。柳传枝说这3天的时间里,他感受到了太多的温暖,黑板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他的心里话。
有心里话要说的安置群众还有很多,7月12日记者走进六小安置点,听受灾群众说说自己的安置点生活。
“等我离开安置点了,一定要给甘秀兰老师送一面锦旗。”同为兴隆村的王锦兵说这话时,十分诚恳笃定。他告诉记者,在安置点的这几天里,甘秀兰不仅时常从家里带些吃的用的给大家,还时常安抚大家想回家的急躁情绪,更重要的是她尊重灾民,做事细致周到,讲话得体平易近人,“像关心学生一样关心我们”。
在来安置点之前,双桥办事处胜利村的张贵英担心上四年级的儿子钱家宝待不习惯,没想到这孩子在安置点每天玩的不亦乐乎。“学校老师组织他们在一起做游戏、学英语、学跳舞。”听说小家宝因为暑假作业丢失了而不开心,学校老师给他送来作业和书本,并且细心辅导他。她说:“孩子心安定了,我们心也就定了。”和钱家宝一起玩耍的沈村镇双塘村10岁的吴静雯告诉记者,在安置点里他们每天都有课上,还有一个叫徐燕萍的志愿者阿姨对他们特别好,“有吃的有玩的,还能做游戏学英语,我都不想回家了。”
听到大家的称赞,志愿者们有些不好意思。“我们也没做多少事情。”来自宣城义工联合会的志愿者王小娟告诉记者,志愿者就是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受灾群众。因为要参加志愿活动,王小娟自己13岁的孩子没有人照顾,她索性将小孩带到了安置点。孩子也学她穿上红马甲,跑前跑后帮忙,成了安置点里最小的志愿者。王小娟说,当她看到柳传枝在黑板上的留言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宣州团区委驻点工作人员杨焱告诉记者,六小安置点一共腾出30间教室,可容纳300多名受灾群众。目前有80位六小老师和20名志愿者在为安置点群众服务,确保群众能住的舒心、住的安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 6月份,全市工业用电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增幅和位次再攀新高。今年以来,在汽车零部件...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