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杰
7月8日,久违的阳光普照金宝圩,外河水位保持平稳下降,宣州区水阳镇人民的心终于可以稍稍放平……
6月20日起,宣州区再次经历17年前的场景:暴雨势如决河,塘堰库湖立时爆满,大小河流水位剧涨。作为宣城市首圩、皖南第二大圩,金宝圩关系着10万人口、13万亩良田的安危。20余天不分昼夜奋力抗洪,水阳镇防汛抗灾战役终取得阶段性胜利。
党委政府:劈波斩浪掌舵人
6月20日,倾城暴雨席卷宣州。6月28日,特大暴雨横扫水阳镇,短短5日内降水量超400毫米,外河一路直超警戒水位,内涝也非常严重。水阳镇党委政府迅速反应,镇防汛指挥所立即启动防汛预案,精准部署,有序调度。各排涝站开足马力24小时排水,5个防汛大队、28个防汛中队迅速到岗到位,全体干部奔赴分工村责任埂段,各中队民工每组6人以上,24小时不间断巡堤查险,确保险情早发现、快处置。此后几日内,根据水情及抗灾实际情况,该镇防指连发7令,超前预判,果断决策,统筹调度,增加上埂民工、发动党员带头、规范巡埂要求、启动“水牌”发送、封堵防洪墙、加大机械化作业面加子埂、巡查通报等,一系列举措有序、有力、有效进行。
7月3日晚,高宣圩光明埂段水位已近极值,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如在崖边,水阳镇党委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优先将老弱病残幼人员转移,并集中安置在安全区域。正是这一果断决策,让一线战士们在接下来的防汛抗灾中没有了后顾之忧,在光明埂危险地段濒临漫溢的情况下,倾其全力,终保万全。
由于险情不断增多,镇防指根据金宝圩四面环水、通公路的优势,通过“以车代舱”备足石料、木料等物资,用水上“船挖”或长臂挖机代替人力、钢管代替木料打桩,安排携带专业设备潜水员探漏后再精准设障。这些现代化防汛装备和手段的利用,改变了传统的防汛模式,为险情及时、有效处置提供了有力保障。
期间,上级党政领导赴水阳镇检查指导防汛抗灾工作,慰问防汛一线干部群众,为全镇上下注入了精神动力,鼓足了干劲。
党员干部:浊浪奔腾写赤诚
57.7公里的水阳大堤之上,28面党旗迎风飘扬——600多名干部、3978名共产党员、132个党支部,立起一根根标杆,擎起一面面旗帜,构筑起一座座堡垒。“保证零伤亡”是该镇党委政府对水阳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人在堤在”是全体党员干部对金宝圩许下的庄重誓言。
20多天以来,600多名镇(村)干部不分昼夜,24小时拉网式巡埂,58次抢险冲锋,圩边的军绿色帐篷便是他们的“家”,头枕圩堤,脚依江水,与蚊虫为伴,有蛙声奏鸣……他们的防汛簿上没有时间,没有日期,有的只是水位多少,有的只是险情几何。
“早上家人来给他送饭,没顾得上吃,又拿回去了。”村里人口中的“他”,是光明村有30多年党龄的75岁老党员麻其文。6月28日下午,高宣圩光明埂段一号陡门出现渗漏,作为村里经验丰富的防汛“老人”,麻老二话不说加入了突击队,从28日下午一直到29日上午无眠无休,老伴送来早饭也被他以“还没忙完”为理由退了回去。陡门渗漏需要用钢管下外障,麻老一直在现场既做师傅又做帮手,从一而终,直至险情解除。“我是党员,30多年党龄了。”麻其文1983年就参加了抗洪,脸庞早已布满岁月的痕迹,“我是党员”的初心却从未老去……
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共坚守
在金宝圩,防汛不仅是工作,更是传统,是文化。一块块“水牌令”沿堤传续,一传就是上千年;一代代水阳人民巡堤查险,一巡便是百里长;一代代金宝圩儿女挑圩加固,一挑便是数甲子。
7月3日凌晨,金宝圩外河超保证水位,“水牌令”再次出现在圩堤上,来自28个村(社区)的162名群众自发承担起送水牌的任务。“多少年前防汛,我就送水牌。”水阳社区孙师傅说道:“我们都晓得,送水牌送的不仅是水牌,更是责任。”金宝圩环圩52.3公里,高宣圩光明埂5.4公里,“水牌令”在老百姓手中接续传递。
“听说家乡遭了灾,说什么我都要回来。”惠民村村民小杨已是小有成就的私企老板,7月2日专程从深圳赶回来加入了防汛队伍,他说:“金宝圩防汛有个传统,每家都要出人,我家在这里,我就有防汛责任”。
7天,186人,300人次。这是水阳镇中心小学安置点的三个数字:7月5日水位告急至7月11日整整7天;安置点转移186名受灾群众;期间出动300余人次的志愿服务。安置点内,处处闪动“水阳嫂子”们奔波忙碌的身影,时时听见“小小志愿者”们逗乐安置点老人们的欢笑声。
高温炙烤的一线,有百姓们“你为我流汗,我为你送饭”的感动;简易临时的安置点,有百姓们“你捐衣我送被”的温暖……据统计,水阳镇防汛抗灾中,广大群众踊跃献资出力,有人出人,家家出物,先后3000多民工加入防汛队伍,防汛中使用的编织袋有14.5万条来自群众自筹。
抗灾后方:烈烈巾帼铸精魂
若干椅子,几床薄被,这便是20天以来水阳镇政府女干部晚上休息的装备。7月4日深夜,女干部们在镇小学安置教室忙碌了近3个小时,整理好安置教室,等待光明村第一批转移群众的到来;7月5日凌晨两点,35名群众安置妥当,她们又回到自己的“临时卧室”。
金宝圩自古便有防汛时女子不上埂的习俗,“后方”却也是大天地。
“马上下村去,水阳片的出发啦!”一大早,“娘子军”整装出发下村入户核查圩内灾情及“三类人员”转移情况。镇政府二十几名女干部,白天下村联系群众,夜晚值班保障后勤,配合大前方,保障大后方,在整个防汛战役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马上吃饭了,志愿者们出来领饭派送啦!”镇财政分局副局长黄丽嘶哑着喉咙,组织为各个安置教室分配午餐。7天的时间,黄丽每天至少在安置点14个小时,声音早已嘶哑,身形明显消瘦。“这是我们的工作,职责所在。我们只想尽量让老人、孩子们有家的感觉。”黄丽说。
“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烈日下,金宝圩小伤已愈,巍巍耸立;千亩圩高宣圩有惊无险,安然矗立。
光明圩抢险
徐村白果段抢险现场
新闻推荐
7月22日,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举办“红色经典”诗歌朗诵会。《党旗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色的火焰》、《金盾之歌》,宣城市特警人用这一首首脍炙人口的...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