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悟法师能诗词,然不求工,而意境超俗,更擅长于丹青,且终生潜心研究。见过懒悟画作最多的,当推他的方外友乌以风。乌以风先生与懒悟禅师年龄相仿,交往多年,儒佛互参,书画相通,诗文往来,留下了一段佳话。
乌以风题诗
乌以风(1901—1989),山东聊城人,192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浙江省图书馆编纂,杭州省立高中教师,安徽省教育厅秘书,宣城中学、安庆一中校长,四川重庆大学副教授、潜山景忠中学校长,1942年担任天柱山开发委员会委员,后任安庆师范学院教授,晚年定居潜山野寨。乌以风北大毕业后,又师从于国学大师马一浮(湛翁)先生,其诗书画亦很有特色,堪称一代儒学宗师。著作有《李卓吾著述考》《天柱山纪要》《天柱山志》《中国中古时期儒释道三家关系史》《马一浮先生学赞》《马堪翁诗词集》《性习论》《岳云山馆诗稿》《天柱老人书信集》等。
乌以风先生对懒悟法师的画作总体评价盛高,他说:“师画,初学石谷,继追石田,工力既纯,自成蹊径。占染烟云,常于无意中得之。善画江上小景,多不敷采,疏林远山,颇饶高逸之趣,为画苑所重。”
乌以风对懒悟的《江风渔乐画》推崇备至,谓此画意境,以淡雅最高,使人观之有安和闲逸之感,欲臻此境,先须除尽胸中浊气,须忘俗方可。乌以风盛赞此帧最得闲雅之趣,并赋诗:
江上风尘老画师,但凭诗酒悟禅思。
至今唯有盛唐月,来游经楼似旧时。
懒悟作画完毕,常以刻有“二石”的印章钦之。迎江寺文物陈列馆中懒悟的画作多半由乌以风作诗、题款。如,1953年乌以风在懒悟禅师的画作题诗《题懒悟禅师江上行吟小景》:
龙舒羁旅怀归客,尤喜千端一叶收。
犹望行吟江畔路,心随帆影入江流。
这首诗一气呵成,不但再现了画作的形象,而且充分运用联想与想象,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神思飞扬,随着画作进入了空灵的禅意境界,韵味悠长。
乌以风不仅盛赞其画,而且也点赞其诗:“师能诗,不求甚工,而意境超俗。既会神于山川林泉之外,又寄情于风花雪月之中,盖皆通于禅而契无相之旨者。”
何以称“懒悟”
懒悟(1903——1969),河南潢川人,幼年丧母,继又失父,占卜者说其短寿,故少年时即出家为僧,5岁入城西远铎寺为僧,18岁到汉口归元寺受戒,后被推选为住持,曾深造于闽南佛学院。1929年东渡日本学佛,这使他的画作又有着日本画的静穆与雄浑。1931年归国后在杭州攻研中国画,入名画家林风眠门下,并与国画家唐云为友,过从甚密,又得杭州山水名胜陶冶,画艺进展迅速。
懒悟到安庆来,大概在1931年前后,此前他在九江东林寺隐居。由沪乘船去九江,过安庆,见振风塔巍然耸天,免不了下来一走,结果让住持本僧及常住竺庵、心坚二师诚心挽留。这一留,让懒悟在安庆呆了整整25年。后由安庆迎江寺前往合肥,在明教寺担任住持。曾多次往返于合肥、安庆、九华山各寺院讲经传学。懒悟有“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安徽省文史馆员”、“安徽省书画家协会理事”、“合肥市政协委员”等头衔。1946年曾辑有九华写生一本,著名画家陈半丁题签《九华揽胜》。
懒悟的山水画作,清新俊逸,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称为安徽“画界四老”之一。这样一位勤于画作的高僧,何来“懒和尚”的不雅称呢?
懒悟,法名原叫晓悟,因为人懒于俗务,夏不更衣,冬不沐浴,故人称“懒和尚”,他自己也就索性把名字改了,署名叫“懒悟”。真实的懒悟则是懒于俗务,而勤于绘画、勤于弘法。玄妙的佛学修养滋养了他的诗和画,达到清远高逸的境界;满目疮痍的社会景象潜化了一位高阳酒徒,给世人以放浪形骸的外相。
乌以风这样评价“懒悟”:“师不修仪表,不拘俗节,托迹祖堂,游戏人间,有玄谈之遗风,无颓放之陋习,故师善饮而意不在酒,浅见者每訾为叛道,不知师胸中无道可立,亦无道可叛,而况于酒乎。师不念佛,不参禅打座,随感应物,未尝其心,则知师得力处,正不可以迹相论矣。”
拒画与立应
相传,时在省府安庆任安徽省府主席的刘镇华也是河南人,他一直想得到懒悟和尚的画作,就托人以老乡的名义多次给懒悟送礼物,套近乎,但这些礼品均有去无回。后刘镇华想设宴招待,懒悟闻讯离寺回避。事后有人问他何故避刘,他答曰:“吾画焉能予贪夫民贼!”鄙夷军阀如此,其人格可见。有一次,刘镇华备了一桌酒席,亲自邀请懒悟到家里做客。懒悟这一次倒是酒也喝了,菜也吃了,三杯下肚,酩酊大醉,结果画也自然没有画成。刘镇华又气又恼,只得又叫人把懒悟送回迎江寺。
懒悟虽拒绝为政要作画,但对市井草根品德高尚者索画却坦然答应。一些达官贵人往往通过炸油条的、拉黄包车的、卖报纸的这些小商小贩之手,得到了懒悟的珍贵画作。尤可贵者,他在解放前曾多次以卖画所得救济穷人,自己不留分文。
乌以风曾说懒悟法师“不干权贵,不喜逢迎,高官索画则弗与,野夫送纸则立应。”著名的狂草大师林散之先生赠懒悟和尚的诗作中说“人间懒和尚,天外瘦书生”,高度评价了懒悟的风骨。
诗画皆通禅
懒悟法师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冲击,被逐居于合肥城南的油坊巷月潭庵,虽供养时缺,仍神情怡然。1969年4月24日法师圆寂于合肥月潭庵,1981年5月移骨塔于九华山天台山下十王峰,合肥市佛教协会立碑,安徽省书法协会副主席葛介屏撰写墓志。
乌以风在“文革”期间经历囚隐十年的人生磨难之后,于1976年2月春节前后,重返安庆,漫步街头,睹物思人,物是人非,非常思念故地、故友,一连写作了《盛塘访旧十首》,其中第六首就是《怀懒悟禅师》:
朝彻何分画与禅,惟耽诗酒戏诸天。
玄思颇喜追灵运,逸笔真能出石田。
三教筌蹄都是病,十方生死总归圆。
净名孤榻今安在?江上清音已渺然。
乌以风在诗中深切怀念懒悟禅师,既概括其人生经历,突出懒悟禅师以画入禅的特点,还形象地指出其不畏清规戒律,活出自在,追求谢灵运遗风,特立独行。在历经人生的坎坷与磨难后,对儒释道三教关系有新的感悟,不断提升了人生境界,抒发了对懒悟禅师的深情追思。
乌以风1978年写有《迎江寺怀月海懒悟二上座二首》,其第二首《懒悟》:
一醉三江水,醒来物已迁。
心通无彩画,诗悟上乘禅。
观化天台顶,劳生岳麓旁。
更怀太平寺,微笑似当年。
懒悟去世后,乌以风深表怀念。这首诗既描写了当年的经历,又刻画了懒悟禅师的音容笑貌,友好情深。
乌以风对懒悟法师高度评价,备极推崇,这在乌以风的生平中是仅见的。乌以风为懒悟和尚写的铭文可以充分表明这一点:
“其铭曰,法无来去,道绝语默。亦儒亦佛,犹嫌词堕。生死昼夜,焉有成坏;虚空不空,点染三界。画可通禅,诗可入禅,诗画双泯,禅亦不思。浩浩江水,巍巍九华。风月长存,化城一家。”
自古佛门多才俊。懒悟实为佛门高僧,画苑一杰。他常负砚探胜,用淋漓潇洒的笔墨绘出经久不凋的画图,对继承与发展黄山画派优秀传统技法是有贡献的,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应占有一席之位。
新闻推荐
生命科学小博士夏令营
由安徽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举办的“生命科学小博士夏令营”开营。在为期3天半的夏令营活动中,20余名小朋友将参观安师大生物标本馆,观察显微镜...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