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昌
罗村位于宣城孙埠镇,归刘村村管辖。2014年8月10日,由儿子开着车,我和老伴一起去看望已离别38年的老同学——杨永发。
进罗村是一条三米多宽的水泥路,而村民的房屋均沿水泥路两边而建,现代化小楼房比比皆是。路两边的水稻田秧禾正含穗待放。村后是起伏的群山,云雾袅绕,远处相望就像是镶在云雾之中一幅美丽的画卷。当我们的车子开到老同学家门口时,他和家人已在此等候多时。几十年来再相见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年的青春不见了,换来的是满头银发,而皱纹也稍稍地爬上了他的脸庞,但精神不减当年。他紧紧握住我的手说:你的头发也白了。是呀,那时我才二十几岁,老兄比我大八岁,是那个年代造就一大批知识青年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农村合作医疗队伍中来。1968年,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全国农村合作医疗如雨后春笋相继建立起来。农村合作医疗的诞生,改变了农村卫生面貌,打破了几千年来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改善了农村卫生状况。虽说那时家底薄,卫生条件差,可医生们发扬祖国医学传统,一根针一把草上马为百姓看病,深受老百姓称赞。在突发卫生公共事件时,如非典、禽流感、奶粉事件等,他们挺身而出,始终站在医疗卫生最前沿。在那个年代政府也通过各种方式开办培训班,努力提高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所以,在1975年,芜湖地区举办了“复训班",我们相识了,在一起学习、讨论、聊天、逛街、畅谈人生和梦想:当一名群众信得过的医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时光过得太快,一转眼两年学习结束了,大家相继回到原来的大队,担负起本大队的医疗重担。风里来雨里去,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有人叫就背着药箱走村串户,为百姓看病。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通过学习和考核,转变为乡村医生或国家执业医师(助理医师),医疗技术的提高也加深了百姓的厚爱。也深感“鱼和水"的关系有多亲密。现在的乡村医生不仅仅是看病,还担负着辖区村民的生、老、病、死,给辖区内所有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5岁以上老人和妇女儿童,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的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评估、体格检查、动态跟踪、随访和健康指导以及预防保健等。乡医离不开村民,村民也离不开乡医。这就是当前中国农村卫生工作中农民与乡村医生的特殊关系。因为她改变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看病不走远,就在家门口。
我走进了他的药房,栅架上摆满了瓶瓶罐罐,全部装的是中草药。这些药物大部分是上山采集来的。妻子儿女都可以上山采药,回来后洗净加工备用。想想过去兴起的农村合作医疗,不就是用一根针一把草为百姓看病的吗?恍惚又把我带进了那个年代。据他自已说,有不少草药现在很难采到,原因是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许多有效中草药已经消失。如大水白(因喜欢生长在水塘边和潮湿的地方,叶子有一半是白色,所以叫大水白),性味寒,甘辛。可治尿道感染、带下、水肿、黄疸。患有流火者,可用鲜根茎二两,再加珍珠菜一两,水煎服。或捣烂外敷患处,效果很好。瓦松,性平,味苦酸,清热解毒,止血截疟。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取全草二两,麦芽一两,垂柳嫩枝九克,水煎服,效果都不错。和西药相比,它可以提前得到康复。它喜欢生长在古屋小瓦重叠的水沟上,现在几乎就采不到。为了一种药材,市场买不到就上山采,往往需要跑上几座大山才能找到。现在我年纪大了,上山采药的事只好叫儿媳们去。中草药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简、便、廉、验的四大特点。充分利用和推广发挥中草药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就目前来说仍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老同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将毕生的精力致力于中草药研究上,继续为百姓看病,实感敬佩。
中午受到了热情款待。老同学不喝酒,喜欢抽几根烟。饭量还好,身体健康,精神佳。当我们的车子徐徐离开时,还有两位远道而来的肝硬化患者在等候就诊。老同学行医济世,兢兢业业的精神远值得我们学习。
新闻推荐
3月28日,《宣城日报·今日广德》报举行2016年度征订总结表彰会议。会上,本报20多名发行投递员交流了发行投递报纸的经验和体会。去年以来,本报围绕发行工作创新、投递服务创新、经营理念创新...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