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曾说过:黄山是中国山水画的故乡。从明末清初开始,以黄山为题材的画家很多,最有影响力的当属清初徽州地区产生的黄山画派和新安画派,他们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区,有的甚至长期居住在黄山上。而他们所绘黄山也各具特色:渐江(弘仁)以刚劲有力的线条、极具严谨的结构,画出了黄山的奇松怪石,人称其得黄山之骨;石涛更是有名言: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所作黄山出神入化,妙笔生花,人评其画得黄山之魂;宣城的梅清经常往来于黄山,他所绘的黄山造型奇峻,皴法独具个人风格,人谓其得黄山之影。近现代画黄山的大家也是高手如云,各领风骚。汪采白的青绿黄山、刘海栗的泼彩黄山、董寿平的意笔黄山,以及北派的郭传彰、岭南的黎雄才、新金陵画派的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等,各具特色。近现代安徽画家画黄山更是享誉全国,如新徽派的领军人物赖少其,以及王石岑、徐子鹤、张建中、郭公达等。作为安徽画家,画黄山应该说条件得天独厚:一是我们具有优秀的传统,黄山画派诞生于安徽,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许多优秀的黄山作品,是我们师法传统的最好范本;二是上黄山里写生(师造化),积累对黄山真山实景的认识,更为便捷。基于这二点,作为安徽的山水画家来说,更应该把黄山画好。
分析历代名家们所画黄山的特点,再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对比每个人的长处和短项,加上我对黄山实景写生的理解及分析,我认为要画好黄山,必须以黄山为师,深入细致地观察黄山的结构特征,也就是找到黄山最具特质的审美内涵,所以先从写生入手,再进行艺术加工,最后通过笔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
近十几年来,我已十多次上黄山,每次上山的感受是不一样,但收获却是一样的。上黄山,首先打动我的是黄山的云。我认为黄山云是表达黄山神韵的主要因素之首。因此,我画黄山,先从画黄山云入手,仔细研究各种黄山云的形态特征,如黄山的云海云,瀑布云,流云,雾云等等,运用中国画的泼、积、染等多种技法,综合运用,画出黄山各种云的动势、气势,力求神似,同时与奇松、怪石组合好,处理好笔墨关系,以水墨为主,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其次,黄山的奇峰怪石也是黄山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峭壁间苍郁劲松,破石而生,刚毅挺拔,玲珑巧石,争相崛起,万态千姿。为此,我也作了大量的写生。黄山的山石有几种形态,如前海莲花峰一带和北海、西海在地质结构上是不一样的,前者属于花岗岩地貌特征,大块面的巨型石头结构,为其主要特征,而后者则是以竖线条的方形石面结构为主,大小相间,错落有致,连绵几里,蔚为壮观。再者,黄山松以其奇特的造型独具风格。由于黄山松生长在高海拔、无土的石缝中间,其枝干虬曲盘结,松针顶部多平面形状,形态万千,给人以无限遐想。最著名的有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等等。总而言之,从绘画角度来说,画好黄山,必须同时画好黄山的云、石、松,缺一不可。至于黄山泉瀑可根据画画的意境而添加。黄山的松石是静态的,而黄山的云雾则是动态的,动静结合,对立而统一,多么的和谐,这是大自然人类最美妙的精神享受。
常言道,画如其人。画好黄山,除了有扎实的笔墨功夫和造型能力,还要有较深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惟有如此,画出的黄山不仅能得其形,更能传其神。
倪明亮
新闻推荐
导演田文将携《美在雅安》赴电影节发表专题演讲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