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不仅诗写得好,而且书法也堪称上流。遗憾的是,他的书法作品除了《张好好诗》以外,没能留存下来,让后人观瞻。
张好好何许人也?读过杜牧《张好好诗》的人略知一二。
张氏属江西洪州乐籍,是合法的官妓。天生丽质,才色双全,为官吏所倾倒。杜牧《张好好诗》对张氏的才貌极尽赞誉,浓情之下有悲声。“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张好好被时任地方长官的书法家沈传师看中,并与其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虽然不是妻妾,却也恩濡爱沫。后来,沈传师调任宣城,不忍抛下张好好,便将张好好一并携往,落籍宣城。在宣城,他们过了几年“风调雨顺”的情人生活,但张好好始终是官妓身份。不料沈传师之弟沈述师拜会兄长得见张好好,一见钟情。于是沈传师割爱相让,从此张好好做了沈述师的小妾。这对于官妓出身的张好好来讲是一件幸事。
官妓是古代供奉官员的妓女,唐宋最为盛。官员易地做官,不带家眷,生活起居便由官妓操持。后来,官妓渐渐地成为官场应酬会宴的主要角儿。没有官妓,就没有应酬和娱乐。一般来讲,官员履新是不许带官妓去的,因为官妓有籍,就像今天的户口,不易迁移,除非有人给官妓迁“户口”,落新籍。这种情况,多是有情人,像沈传师,但大多嫌麻烦而不为。对于官妓来讲,做官吏的小妾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可是张好好命运多舛,做了两年小妾,爱夫沈述师病逝,而她又不能见容于沈氏家族,只得流落洛阳街头,成了当垆卖酒的商妇。
美人迟暮,难免令人扼腕唏嘘。“洛城重相见,为当垆。”大和八年(834年),杜牧在洛阳东门与张好好重新相遇,风生水起,铅华落尽,触发无限感慨。杜牧挥毫赋诗一首,赠与张好好。他在卷首写下:“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门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整首诗婉约哀丽,充满了对张好好才艺双绝却遭遇不幸的无限同情,堪比白居易的《琵琶行》。
《张好好诗》是杜牧留下的惟一书法作品,说它价值连城也未尝不可。宋《宣和书谱》称: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明代董其昌说“牧之书《张好好诗》,深得六朝人风韵,余所见颜柳以后温飞卿(庭筠)与牧之亦名家也”。而我从《张好好诗》里读到的,却是杜牧那颗感怀深受的悲悯之心,哀丽之情。
新闻推荐
三横:沿江综合运输通道南京———合肥———武汉综合运输通道皖赣综合运输通道五纵:合肥———宣城———杭州综合运输通道合肥———安庆———...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