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春天,皖东南大地花红景绿,我们找寻一种崇德尚美、凝聚人心的力量——榜样的力量。
我们寻找、采访榜样的过程,就是在找寻一块实现人生价值的指示牌,找寻一个高山仰止又见贤思齐的背影。
榜样不难找,就在我们身边,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彰显劳模精神。
本报今起推出“榜样”专栏,好榜样人人学,正能量无限量。让我们紧跟榜样的步伐,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
4月12日上午,暖风吹过南漪湖面,又吹皱了毗邻湖边的郎溪县飞鲤镇新法村的一片水田。“哗哗哗”,章昌平扬起胳膊将手中的饲料撒进水田里,红色的龙虾受到惊吓,从水草上猛地退进水底,在水面上留下一个个慢慢晕开的圈。
“现在正是龙虾生长的时候,得让它们吃好!”50岁的章昌平中等身材,皮肤黝黑,长期劳作的双手骨节肿大,说起话来亲切质朴。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老农”,带动村民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
筑堤开荒 特色致富
追本溯源,总是要提起往事,章昌平的故事要从他17岁那年说起。
17岁那年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章昌平外出干起了泥瓦匠。因为做人实、干活又不惜力,章昌平在同行中有了一定的威望,慢慢地组建起建筑队并开始承包工程。凭借着实在和诚信,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彼时,飞鲤镇塘埂、新法、黄香、湖浜等沿南漪湖行政村,由于地势低洼,每年到汛期稻田受水灾困扰。一到涨水时,南漪湖的水就倒灌进水田,常常导致农民们颗粒无收,于是村里人纷纷“抛荒”外出务工。章昌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觉得田荒了太可惜,于是琢磨着如何变荒田为宝地。
2002年,在县农委和飞鲤镇的大力支持下,章昌平筹集资金180余万元,承包了千亩荒田和600多亩的水面种植水稻和养殖水产。这期间章昌平还要应对一次次水患,2007年、2008年、2016年,南漪湖三次湖水倒灌让章昌平损失惨重。为此,章昌平先后投资800多万,三次请来专业的土方施工工程队修筑堤坝,并多次对农田和水塘进行标准化改造,按照水稻高产连片机械化种植、水塘精养等标准,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业的规划设计,对种养基地进行改造。
2009年,章昌平成立了农作物家庭农场,2013年春,章昌平再次投入620余万元建设资金,通过近六个月的土地规模化耕作升级改造,将昌平农作物家庭农场扩建成一个集优质水稻规模化种植、水上家禽和高效青虾养殖、农家乐旅游为一体的立体式综合生态农业开发示范基地。2014年,章昌平承包改造的1020亩农田实现粮食总产达1170吨,产值达270万元;660亩水塘实现青虾养殖50吨,产值达260万元,全年实现纯利润达210万元。
助力脱贫 不遗余力
十几年“垦荒”,章昌平收益颇丰,还带动了更多人致富。章昌平引导当地农民利用低洼田养殖河蟹、龙虾、青虾等特种水产,并帮助40余户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还多次带领种养大户参加农业部、安徽省农委在山东、合肥等地举办的特种养殖培训学习。在他的带领和扶持下,沿南漪湖各村纷纷建立特种水产养殖和种植家庭农场,目前已达40余家,开发特种水产养殖以及高效种植势头强劲。
为了高效农业种植和特种水产能够健康快速发展,章昌平常年不辞辛苦奔波在新法、黄香、塘埂、湖浜和“幸福庄园”等处,并根据种养开发需求,及时邀请市、县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为本地农场主以及种养大户解惑答疑,同时常年免费为附近的农民群众提供种、养技术指导,每年拿出近百万元资金帮助困难群众购买优质稻种、鱼苗、虾苗、蟹种、化肥农药以及农用物资等,帮助他们进行高效农业生产和特种水产养殖开发。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新法、黄香、塘埂、湖浜附近几个村的种养大户已发展到210余户,带动生态种植养殖面积3万余亩,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安徽内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用地位于郎溪经济开发区,四至为东至2012-33号地块(安徽润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用地),南至郎溪县锦桥创业服务有限公司,西至规划道路,北至郎溪金润铜业有限公司,土地出让合同编号...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