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郎溪新闻 > 正文

独山:采茶灯舞舞蹁跹

来源:皖南晨刊 2013-05-07 22:03   https://www.yybnet.net/

■责编/丁少彬

■校对/何 敏

2013年5月7日

5

投稿信箱:xcrbzf@sina.com

“三月盘茶三月唆,燕子叼泥城墙拖,大姐回头问二姐,燕子双双姐单着;四月盘茶四月唆,小姐房中劝情哥,你家犁耙都下水,奴家犁耙高挂着……”暮春的一个下午,郎溪县凌笪乡独山村采茶灯舞第四代传人何小喜、张年娣在村头向几个年轻人传授采茶灯舞。委婉、酣畅的旋律,穿过金黄的油菜花和葱绿的山峰,飘向天际;轻盈、柔美的舞姿,在春天的山野间舞动,犹如精灵。

春节里的一道“佳肴”

何小喜老人今年70岁,她是采茶灯舞的第四代传人。在她的记忆中,采茶灯舞是每年春节的一道村民最喜欢的大菜。“在我小时候,一到过年,采茶灯舞在村里表演时,村子里的大人都带着孩子出来看,黑压压的人群把场子围得水泄不通。”何小喜说,她的父辈们都喜欢看采茶灯舞,有时候从这个村子追到那个村子里看。由于从小就接触采茶灯舞,何小喜对采茶灯舞有着浓厚的兴趣,自幼就跟着母亲学唱茶歌。后来,她拜了第三代传人吴昌华为师,学习表演采茶灯舞。

“正月里盘茶正月唆,

拜年大哥来得多;

拜年大哥你请坐,

倒碗黄茶笑呵呵;

二月里盘茶二月唆,

二月阳气往上和;

高山大树都发嘴,

隔年存草都发芽……”

在何小喜家,她拿起绸带,情不自禁地演唱起采茶歌。她介绍说:采茶歌词句简短,朗朗上口,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采茶姑娘喜悦、欢乐的劳动心情。采茶灯舞节奏简易明快,舞步灵巧多样,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让我们自由发挥的余地非常大,只要跟上乐曲,可以随心所欲地跳。

采茶灯舞总与独山的大头狮子如影相随。每当大头狮子走乡串村时,采茶灯舞总相伴左右。一帮茂腾腾的后生,踩着震荡山谷的锣鼓点,闪转腾挪,狂舞金狮;一群水灵灵的姑娘,随着悦耳欢快的乐曲,迈着轻盈的脚步,忘情地翩翩起舞。

“采茶灯舞的传说在民间有两种。”61岁的原凌笪乡文化站站长孔腊生告诉记者,一种传说是明朝嘉靖年间,南京刑部员外郎王佑解甲归田时,从京城带回了绿茶种子,还乡后在伍牙山麓垦荒种茶。茶农在开荒种茶歇息时,抑或在采茶时,聚在一起,唱茶歌,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平安。另一种传说是清同治间,采茶歌随同安庆移民传入凌笪乡,与当地的采茶歌融合在一起,后来渐渐地被发展成为载歌载舞、茶灯伴舞的采茶灯舞。

一朵原生态民间舞蹈奇葩

采茶灯舞,以道具的简易、音乐节奏的简洁明快、队形的变换灵动、舞步的灵巧多样而著称,堪称民间舞蹈家族中的一枝奇葩。

孔腊生向记者介绍说,采茶灯舞有采茶女6人,茶童1人,茶姐1人。其中茶女、茶童是灯舞的领唱者。采茶女穿大红斜衣襟褂子,天蓝色裤子,穿绣花彩鞋。出场时,手拎茶篮,翩翩而至。茶篮用细篾编制,蒙糊细绢或纸,制作精美,点燃蜡烛,喜庆好看。茶童是灯舞中喜剧角色,穿大领大襟茶房衣,下穿灯笼裤,挑一担茶篮,扁担薄而有弹性,悠悠闪闪,活泼风趣,逗乐观众活跃气氛。茶姐在灯舞中起着领唱、领舞的作用,衣服大红大绿,色彩醒目,表演时双手执红色手绢,左右旋转,上下飞舞,动作奔放而夸张,与采茶女细腻柔美的舞蹈形成对比。

采茶灯舞以歌为主,舞为辅,歌舞相融。《十二月盘茶》、《十二月采茶》等茶歌表现了茶农劳动生活和丰收时的喜悦。茶歌以12个月的顺序来点题演唱,并插入《状元采茶》、《古人采茶》、《盘茶》、《贩茶》等多种歌段和茶歌小调。舞蹈动作则根据茶歌内容而编。唱茶歌时,茶姐站在表演区中间,半蹲步和秧歌步交替运用,不时与茶童对面而歌,有时又相互逗乐,气氛活泼而欢乐。采茶女则围绕在领唱者四周,踏着锣鼓点的节奏,按圆形方位载歌载舞,表演采茶、炒茶、盘茶、举篮、对篮、蹲步亮

等舞姿。这些从劳动中提炼而来的动作,生活味十足。托篮圆场步、拎篮小碎步、秧歌步这些舞步,朴实明快,土而不俗,尽显舞者的婀娜多姿。除歌舞人物外,另有32个少女,浓妆艳服,每人各执一盏灯,在广场布成一个圆形灯阵,为茶灯助兴造势。乡村的夜晚,灯火辉煌,鼓乐阵阵,舞姿灯色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采茶灯舞险遭失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采茶灯舞的一批爱好者在劳动间隙和闲暇之余,依然演唱采茶灯舞,但是“主角”还是那么几个人。将祖辈留下来的采茶灯舞传承下去,在那个只演几个样板戏的年代,独山村的村民似乎压根儿没有考虑过。何小喜老人告诉记者,她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将采茶灯舞作为文化遗产来保护。

尽管采茶灯舞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喜爱,但是孔腊生仍然担心采茶灯舞会慢慢消亡,因为凌笪乡只有上独山、中独山、下独山、董树头、南村等9个自然村流传采茶灯舞,区域面很窄。

“老人们跳不动,年轻人如果不学习,传统艺术就可能失传。”孔腊生说,采茶灯舞一直都没有文字和图像记载,只是以口相传,以手相教,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没有更多的人和更多时间专门学习采茶灯舞,即使留在村里的年轻人也不一定对学习采茶灯舞感兴趣。如果单靠独山村的努力,没有后备力量的支持,采茶灯舞真的很难延续下去。

传承,让采茶灯舞绽放新生

采茶灯舞的第四代传人何小喜和张年娣看到采茶灯舞后继乏人,心里很着急,她们觉得这古老的艺术不能在自己手里失传。于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她俩招收了10多名徒弟,每天晚上在家里向她们义务传授。她们还自掏腰包购买了道具和服装。

每逢春节,何小喜她们走街巷进农家,把喜庆的气氛送到千家万户。茶歌那高亢有力、悠扬动听的曲调,简练风趣、通俗易懂的歌词,让人们听了或捧腹大笑或遐想万千。有一年正月十五,她们在镇子上闹元宵。“当时我们可拿出了看家本领,那原汁原味的灯舞,传统地道的茶歌,赢得了观众一阵阵热烈掌声。我们成了最耀眼的明星。可给咱独山的父老乡亲争了光添了彩呢!”至今说起当年在镇子上演出的风光,何小喜依然兴奋不已。

何小喜的女儿吴明兰酷爱文艺,她和一帮志同道合的青年组成了一支“八音盒”演出队,经常在各地巡回演出。在妈妈的影响下,她也逐渐喜欢上了采茶灯舞,经常跟妈妈学唱茶歌,学跳采茶灯舞。她说:“采茶灯舞是妈妈为之付出了很多心血的一种民间艺术,我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吴明兰说,现在茶歌的唱词都是老的,很难吸引青年人。因此,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要增加新的内容、新的元素,让青年人喜欢采茶灯舞。

采茶灯舞原来只是老艺人一代代以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更没有影像资料。孔腊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遍访采茶灯舞老艺人,将茶歌曲子一句一句地记录下来,将采茶灯舞一招一式地拍录下来,并且形成文字,制成影像资料。让孔腊生最为高兴的是,凌笪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已将采茶灯舞申报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准备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说:“我要为保护采茶灯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余热,继续发掘先辈留下的采茶灯舞技艺,让这个古老的民间采茶灯舞不失传,让年轻人学习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飞鲤镇涌现800多名农民“钟点工”

郎溪讯(李良高)“干了半天,挣了52块钱。”42岁的郎溪县飞鲤镇新发村李纪东近日高兴地说。时下,正值春耕大忙时节,像李纪东这样的“钟点工”在飞鲤镇...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防汛抢险大练兵2013-05-16 03:53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独山:采茶灯舞舞蹁跹)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