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杰 何聪)“原来街道上、村庄中,垃圾扔得到处都是,现在一看,干干净净。”说起卫生环境,宣州区水阳镇居民钟方林高兴地说。近年来,宣城市从清理村庄历史遗留垃圾入手,加快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并初步构筑起了一个政府全力支持、村民自觉参与的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如今,宣城市已基本实现了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化解了长期困扰村民的生活环境脏、乱、差问题。
宣城市建设美好乡村,首先从卫生环境开始,彻底改变垃圾围村等状况。自去年以来,宣城市组织实施了清洁村庄历史遗留垃圾突击行动,长期堆积的垃圾山被清运。在泾县丁家桥镇李园村的青弋江边,村支部书记张三五说:“这里原来是村民倒垃圾的地方,现在环境好了,这次集中清运了200多吨垃圾。”
宣城市还建立了农村专门的垃圾清扫保洁队伍和环卫设施,通过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推动了农村清洁工程的全面开展。现在,不论到哪个乡村,都能看到身穿环卫背心的保洁员打扫村里卫生。郎溪县涛城镇凤河村一共配备了14名保洁员,统一配备了垃圾清扫车、铁锹等工具;宣州区周王镇绿宝中心村聘请了2名保洁员和1名垃圾清运工,按月付工资。此外,有的乡镇还以市场化运作,成立了环卫保洁公司,建立了专业化保洁队伍。同时,各县市区还根据村组布局和农村人口状况,按照农村人口每300人配备1名清洁人员、每个村配备2名清运人员、每5000人配备1名焚烧人员的要求,落实了保洁人员。目前,全市共配备保洁人员7508人、垃圾桶79113个、运送车903辆,建设垃圾中转站65个。
“环境清洁精神爽,良好习惯靠培养。”目前,宣城市各县市区均建立了保洁人员管理、垃圾处理流程、垃圾处理监督管理、经费保障等办法,形成了制度保障。同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投入。截至目前,宣城市已投入建设资金2.5亿元,各县市区均安排了专项经费,用于今后保洁人员工资等长期支出。
新闻推荐
5月20日傍晚,记者来到郎溪县飞鲤镇新法村汤家墩村民李林生的龙虾养殖基地,只见一块块龙虾田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田埂边荫凉处的草上趴着一个个黑红的龙虾,像士兵一样排列着。龙虾田边,李林生和...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