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梁国钧老师,是在2012年的12月18日。那天我和苏子农老师一同去凌笪乡参加一个颁奖仪式。在郎溪集合时,我看见一个衣着朴素、精神矍铄的老人,我猜想:这位莫不是梁国钧老师吧?我在论坛曾看过梁老师的照片。在苏老师的介绍下,梁老师和我亲切交谈,他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用殷殷话语,鼓励着我,温暖着我。
在凌笪乡政府的食堂里,梁老师热情的递给我一本诗集:《寸草春晖集》。他将诗集放在一个信封里,然后在信封上写道:面呈陈远芳女士,梁国钧。看着梁老师如此细心,如此慎重,我的内心忽然很感动。在这个繁华的网络世界里,我仿佛找到了某种被遗忘的东西。一种久违的惊喜。一种无言的亲近。手捧梁老师真切字迹的诗集,我如获至宝。
一个暖暖的午后,端坐阳台,我静静读着梁国钧老师的《寸草春晖集》。“梁国均,祖籍江西省临川县人。父亲在清朝末年随祖父母从江西举家迁徙到郎溪县——于今作者已浅得诗曲三千余首,楹联一千余幅,其中有200多首诗作散见于国内20多家报纸杂志、诗刊诗集。”这是在《寸草春晖集》作者小传上面看到的。梁老师的诗,我看过,但不知道梁老师写过这么多诗,我是多么的孤陋寡闻呀。
梁老师的诗集为何叫做《寸草春晖集》,之前我一直很疑惑,直到看完梁老师的诗集,才如梦初醒。梁老师在序的最后一段写道:“我十四岁参加工作后不到一年,父母亲先后离开了人世,成为孤儿。我是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的关爱、培养、教育下成长进步的,是祖国母亲养育了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故此,我的诗稿集取名《寸草春晖集》。”梁老师那颗报恩的心,融在诗歌的字里行间,让我心生敬畏。
梁老师可谓博才多学,样样精通,让我深深叹服。他的《寸草春晖集》共分五卷。古风。绝句。律诗。词。楹联。内容丰富多彩,精彩纷呈,质朴不失雅致,沉稳不失风趣,豪放不失时尚,粗狂不失细腻,让我不忍释卷。
从梁老师的诗歌里,看得出他是一个孝顺、情感丰沛的人。《悼父梁金山病逝》里“饱经风霜终见日,可怜无奈九泉归”、还有《悼母黄旺英离世》里的那句“跪乳羔羊三叩首,钟河落泪湿襟衣”。父母的离世,对任何人而言,都是致命的疼痛。无奈、不舍——这些如歌如泣、真挚肺腑的诗句,让人看了心痛不已。不光是父母,很多人的离世或周年忌日,情感丰富的梁老师都殷殷作诗缅怀。比如《孙中山先生仙逝78周年敬赋》、《怀念周总理逝世三十周年》等,印象最深的是那首《悼巴金大师仙逝》。“当代屈原非过奖,今时鲁迅又何妨?巴翁功德真无量,留得英名海宇扬”,几多赞许几多忧伤,梁老师对巴老的功名成就仰慕惊叹,对巴老的离世充满惋惜和哀伤。
在梁老师的世界里,每一朵花就是一首诗。每一首都清新动人,芬芳四溢。“鲜水圆盘绿映花,幽香散发闺中夸。人间圣洁清如许,不染污泥立石沙。”仿佛,一朵清新的水仙花悄悄映入读者的眼帘。“孤芳独放小盆栽,每到严冬烂漫开。傲雪抗寒知劲节,银装素裹报春来”。悄然间,一株盈动着清悠舞姿的腊梅,芳香暗漾——
每一个成语在梁老师的眼里,也是一首诗。特别喜欢这首《逼上梁山》:“英雄百八聚梁山,不反皇朝只反贪。路见不平情意重,可悲败落在招安”。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文字干净利落,掷地有声。还有《上梁不正》里:“上梁不正下梁歪,屋朽中梁倒下来。社鼠城狐应除尽,江上永固色无衰。”诙谐的语言,充满智慧,让人警醒,又让人忍俊不禁。
梁老师的诗就像一幅历史的画卷,典雅而不失厚重。他的诗篇里,处处可见历史的印记。国家的变化,家乡的变化,每一个成功,每一个喜悦,每一个灾难,梁老师都用心记载在自己的诗歌里。《贺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里的“神州揽月喜成功,首次载人遨太空。万众欢呼歌盛世,寰瀛瞩目赞东风”。这些激昂的诗句,掩饰不住诗人内心的自豪与骄傲。《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祭》:“废墟残壁凄凉景,遍地夷平怆泪流。”“崭新都市成奇迹,抗震就是万古留。”表达了诗人对唐山大地震的无限忧伤,和对祖国人民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的喜悦。《贺县实验小学百年华诞》里的那句“全县尊师兴百业,酣浓笔墨绘郎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喜爱和美好祝福。
梁老师的每一首诗,就像一颗葱绿的小草。朴实,清新,灵动,真诚,总是弥漫着淡淡的馨香。人如其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梁老师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因为充盈,岁月持久弥香;因为执着,生命有了内涵;因为付出,生活如花般灿烂。
看完梁老师的诗集,一种踏实与宁静驻足心底。倚窗远眺,绿的草,黄的花,一个纯美的世界,伴着纯真的音符,伴着生命的感动,不断跳跃在我的眼帘。
新闻推荐
郎溪讯(盛玮)近日,郎溪县交通局联合该县城管、工商以及十字镇等单位和部门,对214省道路域环境开展集中整治。在214省道方家铺段,整治组工作人员一边向附近住户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一边告知各种违章、违规...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