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郎溪新闻 > 正文

“坚强母亲”严锡兰苦苦撑起一个不幸 的家

来源:皖南晨刊 2013-04-27 03:54   https://www.yybnet.net/

郎溪讯(王祖清 姚基荣 文/图)严锡兰,63岁的山乡农妇,家住郎溪县姚村乡上街头村民组。8年前,老伴李德林患尿毒症。祸不单行,第二年,30多岁的儿子李念峰又身患重病,失去了劳动能力。第三年,不堪忍受穷困的儿媳,弃家出走。严锡兰苦苦把一个小孙子拉扯大。如今,小孙子已13岁,在姚村中心小学念六年级。两个女儿早年出嫁。严锡兰,既要把患病的老伴和患病的儿子照顾好,又要拼命地挣钱为两人治病。别无选择,她只能用柔弱的双肩,担起责任和义务,坚强地往前走……

说起严锡兰,老伴李德林动情地说:“苦了她,可怜!天一亮就爬起来累,家里的事全是她做,还要拼命挣钱。”

严锡兰说:“老头子,我要尽心尽力挣点钱给你保命,保一天,是一天。”

患尿毒症的老伴李德林,每周做2-3次透析,全年医疗费不菲。儿子患重病,目前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每月医疗费在千元以上。

“保命”需要“保命钱”。为亲人挣“保命钱”,不“拼命”行吗?!

在附近一家竹拉丝厂晒竹帘算是严锡兰的“固定工作”。晴好天气,严锡兰6点半上工,将300余张竹帘铺摊在石佛山脚下的广场上,迎日暴晒。吃罢中饭,就开始卷收一张张竹帘,打捆,再用板车拖到指定地点堆放。双休日,懂事的孙子也来帮奶奶推板车。烈日正当头,竹帘暴晒,人也暴晒,又热又累,汗流不止,换来一天五六十元的报酬。

每年的采茶季节,严锡兰请远嫁阜阳的大女儿回娘家“顶替”这份晒竹帘的工作,自己挎着茶篓攀爬险峻的鸦山岭,采摘山野茶挣“大钱”。天蒙蒙亮攀到山顶,一直采到天黑,最高日收入可达130元。多采茶多挣钱,严锡兰上山的时间比别的姐妹们早,茶树上的露水常常打湿她的衣袖和裤脚。经年累月,严锡兰的四肢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

对于严锡兰来说,什么苦钱她都挣。采蕨菜,扳竹笋,跟泥瓦匠做小工,当挑山工……一年夏天,严锡兰在石佛山上当挑山工,她从半山腰停车场挑砖到山顶,每趟挑110斤,在烈日下一步一步攀爬890个台阶到达山顶工地,每天挑15趟。高温下的超负荷劳动,严锡兰累得连饭都吃不进,躺在床上不用翻身一觉睡到大天亮。

秋季,有广德的商贩到姚村收购野板栗。严锡兰就将姚村的秋山踏遍,与每一棵野板栗树“亲密”接触。打了两周的野板栗,换来千儿八百的血汗“银子”。野板栗打结束,严锡兰请来二女儿专门为自己挑刺。女儿用针把母亲双手上“积攒”的所有板栗刺挑出来,搁在凳子上一大堆,一数,219根板栗刺,女儿当场哭了:“妈,你不是在山上挣钱,你是在山上拼命……”

鉴于严锡兰一家因病返贫的现实,姚村乡民政所为其一家四口申报了“低保”。每逢过年过节,乡政府和县乡妇联领导都会慰问看望她,带来救助金。不少街坊邻里和亲朋好友,也都给予大帮小助。“世上还是好人多。”严锡兰满怀感激地表示,我只有坚强乐观地面对现实,苦苦撑起这个不幸的家,来感恩所有好心人。

diaoy34192

图为严锡兰伺候患病的老伴。

新闻推荐

十字镇: 倾力服务三峡移民育龄妇女

郎溪讯(刘文斌 李黎)近日,郎溪县十字镇计生工作人员深入十字镇两个三峡移民居住点,上门为300多位三峡移民育龄妇女提供孕育知识及妇幼保健等...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坚强母亲”严锡兰苦苦撑起一个不幸 的家)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