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毕桥镇是圩区,由于道路崎岖泥泞交通不便,十井村的村民生病了就盼着村医方述民。当村医21年来,方述民风雨无阻地出诊4.8万次,骑坏了3辆自行车和3辆摩托车。
“当村医能救人的命”
“我爷爷15岁的时候就跟我太爷行医,传到我已经是第四代了。我们家祖孙四代当村医有200多年啰。”方述民深情地说,“2009年,我把女儿送到宣城职业技术学院高护班学医。我要让她接好我的班。”
方述民在13岁的时候,就经常搀着高度近视的父亲方绍良,背着10多斤重的药箱,陪他出诊。1989年11月的一天晚上,十井村吴村的一个脑瘫女孩突发高烧,浑身抽搐。女孩父亲急匆匆跑来,叫方绍良赶快去“救命”。方绍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三里路,来到女孩家。女孩的爷爷带着家人跪着求方绍良一定要想办法救活孩子。方绍良凭着几十年的行医经验,当晚就缓解了女孩的病情。女孩的一家人高兴地不知道说什么好,女孩的奶奶从鸡窝里掏出几个鸡蛋,烧给方述民和爷爷吃。“当村医真好,能救人的命。”年少的方述民有了当村医的念头。1991年,18岁的方述民正式跟父亲学医了。
“我就是图个心里安稳”
1991年农历冬月三十,张村年轻村妇刘汉秀在家难产。刘汉秀的丈夫当晚12点多钟,敲开了方述民的门,向他求救。此时,天上下着鹅毛般的大雪,刺骨的寒风呼啸着,路上结着厚厚的冰。妻子担心地对方述民说:“你从来没接过生,她又是难产。假如出了什么意外,你能担当得起吗?”方述民觉得妻子的话有道理,但是想着难产的孕妇,他说:“我在场总要好一些。如果真有什么意外,我还能救急呀。”方述民毅然地背起药箱,打着手电筒,一步一滑地走了一里多路,来到刘汉秀家。方述民按照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进行引产。可是一会儿孕妇就浑身抽搐,脸色苍白。方述民一看不对劲,连忙和她丈夫用担架抬起刘汉秀就向镇卫生院赶去。乡间的田野白茫茫的一片,根本没有路,好几次方述民都险些摔倒。为了不让孕妇受到颠簸,方述民咬着牙,不顾疼痛,把担架杠子死死地压在肩膀上。衣服汗湿了,贴在身上冰冷,方述民一点都不顾,一心想着早点到医院。到镇卫生院已经是凌晨三点多钟了。虽然孩子生出来了,由于当时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较差,产妇的病情却没有得到缓解。第二天天刚亮,方述民又将刘汉秀护送到县医院。直到当晚九点多钟,见母子平安,方述民才收拾起东西回家。望着外面伸手不见五指,刘汉秀的丈夫再三挽留。方述民说:“我怕村民找呢,我得回去。”他摸黑步行了20多里路回到家。见方述民像泥猴子一样,眼圈也熬得黑黑的,妻子心疼地问:“你这图的是啥?”“图啥呢?我就是图个心里安稳呗。”
方述民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随时准备出诊。“要说不累是假的,有时候也想歇歇。可村民一声招呼,我还得撂下筷子就走。”
他的电话是大伙的“120”
村子里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了老人和孩子,方述民的电话就更忙了。2008年冬天,郎溪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雪灾,老人、小孩生病的特别多。在雪灾的那些日子里,方述民每天都接到十几个村民的电话,每天出诊10多次,走100多里的冰雪路。
2008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晚上,长何新村2岁的小男孩邹新露突患重病。他的爸爸看着外面的大雪,在家急得团团转,心想,路都被雪封住了,方医生怎么能来呢。然而,接到电话后,方述民立即带好所需药品,冒着纷飞的大雪,向邹新露家赶去。走到村头时,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河里的水夹着冰块流着。怎么办?方述民犹豫了一下,脱下鞋子和棉裤走下了河。冰冷的河水没过小腿,脚踩在河底尖硬的石头上钻心的疼。方述民冻得牙齿“咯咯”地打颤,两腿僵硬了,一步一步地挪过了河。到了邹新露家,方述民顾不上烤火取暖,忙着给小新露治疗,一直忙到深夜。几天后,方述民的两腿疼痛难忍,一检查患了严重的关节炎,从此他落下了病根。
方述民的电话在当地村民的眼里就是大伙的“120”。“村民信任你,找你你就得去,谁有病都着急。”方述民说。
“我就是要当傻子”
“我再也不是‘赤脚医生\’了”
“方医生,这点药丸子行了吗?”“够了,不需要那么多的。”2月15日上午,方述民一边给村民发药,一边叮嘱着。方述民给村民看病从来不把小病虚夸成大病、重病,总是开最合算、最有疗效的药,让困难村民少花钱治好病。至今,一些贫困村民还欠着他将近2万元的医药费。有些亲朋说他傻,他回答说:“为了乡亲们,我就是要当傻子!”
方述民每年的工资只能供应家中2个孩子读书,家里的一切开支只能靠几亩田地的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的一位同窗好友在外做药品生意,回家看到他行医20多年还是过着清贫的生活,要带他进城开药店。“这里离了我,村民照样能看病,我何不出去干几年呢。”方述民也曾这样想过。可是,看到一面面村民送的锦旗和一本本荣誉证书,他心想,我不也很富裕吗?
方述民心甘情愿地坚守在村医这个岗位上,热心为群众服务,不仅赢得了当地村民的好口碑,而且获得了上级的表彰:2003年,被评为郎溪县防“非典”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乡村医生”;2011年,荣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宣城市“党员先锋”称号。
5年前,方述民药箱里还是父亲留下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老三样”。有时候遇到病人,苦于没有医疗设备,他只好将病人护送到乡医院或者县医院。虽然村民的病治好了,可是却多花了钱。上世纪90年代前后,十井村村民每年的收入只有600多元,看不起病,只好小病扛、大病拖。
2008年,郎溪县政府投资15万元,给十井村建造了四间宽敞明亮的标准化卫生室,配备了常用的设备和器材,并实行了新农合和药品零差价销售制度,村民们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到村卫生室来看。全国实行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后,附近村子里的四位年轻村医都来到了十井村卫生室,方述民被任命为负责人。方述民经常组织他们在一起学习、探讨、会诊。农民的生活条件好了,他们不只是看病才来村卫生室,有很多的村民是来咨询健康保健的。于是,方述民利用橱窗、宣传单,向村民宣传保健、养生知识,定期给全村800多位65岁以上的老人做健康检查。说起这些变化,方述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原来是单枪匹马,现在我有一个团队了。我再也不是父亲说的‘赤脚医生\’了。”
donghm3292
艰难跋涉在出诊的泥路上。
donghm3290
饿了,吃两口面包充饥。
donghm3291
方述民定期到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老人的家里巡诊。
新闻推荐
本报讯(产太平)日前,农业部发文公布了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宣城市郎溪县天禾种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绩溪县上庄时雨茶叶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榜上有名。近年来,宣城市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深入...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