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郎溪新闻 > 正文

孔雀为何难回飞?

来源:皖南晨刊 2013-02-28 04:00   https://www.yybnet.net/

对于企业来说,每年的春季招工总是不温不火,冬季招工则是相当艰难,在春节临时招工更是一人难求。为何每年都出现这些“顽症”?是什么导致企业用工难?我们该如何应对?

企业:招工面临“囧”境

春季招工难!春节招工更是难!

市经济开发区大型服装企业——迪尼威(安徽)服饰有限公司的领导人曹新霞对招工用工的问题一直犯难。“公司2006年注册成立,初创时计划招收1000名工人,但现在实际用工只有200人,缺口达800多人,整个企业发展的规划与前期预计完全不吻合,企业发展受到了阻碍。”曹新霞对记者说。宣城的服装加工企业近几年来竞争加大,特别是浙江、江苏一带的服饰加工企业,每年来宣城招收了不少本地工人,可以说“掠夺”了不少劳动力,“我们这行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新进工人在进厂之后进行几个月的培训就可以持证上岗,我们的待遇在安徽算是前列,员工的‘五险\’都买,但和苏浙沪比起来,待遇还是要差一些,招不到人,我也是很着急。”曹新霞无奈地表示。

如果说迪尼威服饰有限公司的用工难仅仅是人员数量上的,那么安徽金达利液压有限公司的春季招工则是难上加难。2013年2月6日,在市开发区举行的春季大型招聘会上,金达利有限公司要聘的岗位有质量工程师、刀具管理员等多个岗位,要求应聘人员具有大中专文凭,而且熟悉机械加工,懂得判定基准并且会使用多种测量仪器,还要熟悉铸造工艺中的各种流程。由于专业性太强,前来应聘者寥寥无几。

安徽江宏制造有限公司的招聘主管胡佩娟在招聘会上对记者说,“现在冬季用工招工很难,我们企业岗位缺工在5名左右,虽然缺的人数不多,但一直不好招。”在安徽省古南丰酒业有限公司招聘处,招聘主管告诉记者,现在郎溪县南丰镇招工也比较难,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储备人才,一般占到企业员工的5%左右,而且到了年底,有离职和跳槽的现象发生,目前公司在各省市区都有销售分公司,企业用工缺口很大。

轻工业企业招工如此,那么服务型企业又是如何呢?在招聘会上,不少服务型企业都设了招聘台,市区黄金地段的金湖大酒店就在招收酒店服务员,给出的待遇是底薪2000元,待遇不算低,但应聘者也并不多。酒店负责人雷女士告诉记者,“酒店不像一般的服务型企业,需要的是有一定应变能力的员工,有工作经验的最好,半年前酒店就要招15个人,半年后依旧没招满,我开的条件也算不错的,可就是招不到满意的人。”

类似迪尼威、金达利和金湖大酒店这样招工难的企业还有很多,面对广大的应聘者,大多数人员的素质似乎都不太符合企业的用工要求,一种“来了就能上岗,上岗就能出效益”的心态在企业用工管理中蔓延,企业似乎更加不愿意去招新手,不愿去招那些需要几个星期甚至是几个月培训才能上岗出效益的人员。企业越不想用新手就越招不到人,越招不到人企业就发展缓慢,发展缓慢意味着效益不佳,自然给出的工资待遇就不给力,工资待遇越不给力就越招不到人……这似乎让企业在用工问题上走进了“囧”境。

应聘者:本地待遇不如苏浙沪

不少应聘者都在仔细观察招工企业的聘用职务与岗位,一些细心的应聘者还做了笔记进行对比,这是春节之前记者在市人才交流中心三楼会场里看到的一幕。面临毕业压力的季青想应聘一家公司的会计岗位,可当看到招聘岗位“有工作经验并且拥有会计证书”要求时,她默默地扭头转向了其他的招聘信息牌。“我才刚毕业,我遇到了好多企业都是要求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及相关证书的,这样我就没资格报名了,早知道,我应该去考个证的。”季青无奈地表示,自己还会再找找,等找到合适的岗位再投。

来自水阳镇的黄娟准备去应聘一家酒楼的包厢服务员,在和招聘人员交流了片刻后,黄娟离开了招聘台。记者上前与她了解应聘的情况,黄娟说:“这家酒楼开的条件在宣城算是不错的,但我的小姐妹从江苏回来,说那边的底薪基本在3000-3500元一个月,还有包厢提成,吃住条件都不错,本地开出的工资只有1500-2000元左右,我觉得还是去小姐妹介绍的那家酒楼比较好,虽然是在外地,但一年可以多挣一两万块钱。”

黄娟的话不无道理,作为务工大镇——宣州区水阳镇离江苏仅有一河之隔,两省的一些用工管理条例却各有不同,江苏的用工待遇普遍高于本地已

不争的事实,更多当地的年轻人更愿意去相邻的江苏打工,去上海和浙江的人也不在少数。对于这些应聘者来说,一年可以多挣1.5倍甚至是2倍的工资是一个极大的砝码与诱惑。黄娟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去那里打工才是最好。”

政府部门:多年来全方位致力服务企业招工

面对众多企业招工难的“囧”境,政府各部门也是在积极配合企业,精心开展多种形式的招聘会。

市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吴强介绍,中心定期与企业进行联系,了解企业用工的缺口和实际用人岗位后,坚持定期举办每周四、五、六3场现场招聘会,为企业招工出谋划策,仅2012年就举办了148场现场招聘会,有7723家次单位参会,投放职位196639个,参加现场求职人员约75438人次,达成求职意向21521人次。

面对宣城市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市职业介绍所所长张建威介绍说:“每年的春季招工难并不是宣城市独有的现象,外地很多地方都一样,是一个普遍现象。从元月1日至15日,市有关部门开展“春风行动”,深入开发区100家企业做用工调查就是想知道企业用工缺工实际有多大,统计出一个具体的数字,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联系市相关部门,共同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市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等多家单位为解决招工难不仅仅是从举行招聘会入手。

市人才交流中心通过宣城人才网与省人才网实现全省联网招聘,网上招聘、公告栏招聘快速发展,充分利用多渠道的招聘方式,截至2013年元月1日,为宣城市512家用人单位办理了网上招聘,投放职位8125个,达成求职意向4837人次;网上新增注册个人简历4086份,网上现有个人简历26707份;为589家用人单位办理了信息栏招聘,累计发布招聘岗位信息6017条,达成求职意向3714人次。

市职业介绍所在走访用人单位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专场招聘会。“2012年退役士兵就业招聘周活动”、“宣城市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宣城经济开发区企业专场招聘会”,今年还带领9家用人单位,赴合肥参加省人才市场举办的“才聚安徽联合招聘会”。这些专项招聘会的开展,极大解决了宣城市部分企业的招工难的问题。

“给企业想办法招工,就是给企业输送‘血液\’,这样的工作我们会每年坚持下去。”张建威说,除了进企业摸底,联合企业、人才交流中心开展专项招聘外,市职业介绍所还会联系多家单位继续开展“春风行动”。除此之外,市有关部门还会走进各县市区,组织队伍分赴各县市区乡镇开展招聘活动,在乡镇举办“送培训进乡镇,送岗位进乡镇”活动,从基层留住用工人员,为解决企业用工难做实实在在的工作。

企业招工难是一个持续的问题,一时半会也许难以解决。解决企业招工难题,不仅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配合,企业的自身发展和用工条件也需要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高。

编后感言:

“招工难”的原因很多,其中工资待遇与相邻发达地区相比较低成为“招工难”最大的因素。企业招工时一般提出岗位要求“吃苦耐劳”,而忽视员工自身发展的诉求,没有随经济发展水平调整工资待遇,让员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致使最终没能留住人才。还有一些企业热衷于招聘熟练工人,招聘结束即可投入工作,但熟练工人毕竟是有限的。

如何应对“招工难”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需要转变观念,开拓思路,着力提高员工的收入,对新进员工积极开展技术培训,高度重视员工的自身发展,使员工能够感受到自身随着企业发展而发展的愿景等等。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与企业和技术学校的对接,大力推行职业教育,实行订单式培训,进行技能培养,帮助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适应企业的需求。如此,“招工难”问题当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破解。

donghm32203

与企业”招工难”一样,一些应聘者同样面临“找工难”。

新闻推荐

吴忠:生态养鸡富农家

■吴勇 本报记者 汪鸣在郎溪县凌笪乡提到吴忠,这里的村民无不对这个年轻人竖起大拇指。作为郎溪县稻草帽生态畜禽养殖场经理,他敢闯敢干,大学毕业后,硬是放下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在荒山坡上办...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咀嚼春天的味道2013-03-12 03:59
评论:(孔雀为何难回飞?)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