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讯(特约记者 刘文生 通讯员 简新富)郎溪县毕桥镇施宏村四里村民组村民陈建平利用本地丰富的稻草资源,编织草绳,不但富了自己,使10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挣钱,还让稻草变废为宝,让毕桥的生态更好了,天空更蓝了。
毕桥镇是“鱼米之乡”,盛产水稻,仅团结圩就有1万多亩水田。近年来,随着农民用上了沼气、液化气,每年秋稻收获过后,该乡100多万斤稻草只能弃在田里焚烧。“以前我们都是在田里烧稻草。既污染环境,又使农田板结,肥力下降。”村民朱德凤说。
去年春天,陈建平运茶叶到江苏溧阳去卖,发现溧阳农村的不少村民编织草绳。他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花3万多元钱,购买了10台草绳编织机,办了一个草绳编织厂。他从农户手中以18元钱100斤的价格大量收购稻草,雇了10名留守在家的妇女当工人。当年,陈建平就从中赚了17万多元。由于陈建平求质量、讲信誉,他的草绳生意越做越红火,生产的草绳供不应求。去年腊月,宣州区的3家商家早早地就下了订单。
陈建平的小小草绳编织厂每年给自己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同时还使本地丰富的稻草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使昔日无人问津的稻草身价百倍,变成了当地农户致富的宝物。该村62岁的村民杨德志高兴地说:“我种了6亩多田,原来稻草没有用场,只能堆在田里一把火烧掉,还污染环境。现在可好了,就近就能卖给建平,每年还能多挣700多块钱呢。”
新闻推荐
郎溪讯(简新富 蔡振龙)郎溪县毕桥镇加快推进24项民生工程。目前,该镇资金补助类项目按时序进度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工程建设类项目总体进度如期...
郎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郎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