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晨刊前不久载文报道,郎溪县董树头村理事会的几位“白头发”,在该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带领村民修通路、建好沼气池、用上自来水、栽树种花美化家园,把一个崭新的村庄呈现在人们面前。笔者并不知晓这几位老人的身份,他们中或有老党员、或有老村干、或有退休老师、或有退休居村的老干部老职工、或有退伍老军人、或有在村子里德高望重的高辈份的老者,就是这些白头发的老人,发挥着余热,为美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这个事例,充分彰显了俗称农村“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及其他德高望重老人)”在治村议事中的重要作用。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农村工作中,什么时候较好的发挥了“五老”的作用,那个时期的农村工作就能得到较好推动,反之则事倍功半。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决不是一个号召、一项决策或是一份文件就能推进的。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中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村子里的多是一些妇女、儿童和老人,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建设美好乡村存在认识上有待提高的问题,换句话说对建设美好乡村也许热情不高、干劲不足、措施不力,因此除了各级党政组织和村两委强有力的组织动员和保障措施及时跟进外,如何动员村里的“五老”积极参与、指导美好乡村建设,尤其显得重要。特别是当前在推进农村垃圾清运、发展村级经济、动员全员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关键当口,“五老”的经验、威望、人脉及对不良村风的威慑力,无疑是对美好乡村建设中村两委领导作用的重要补充。
俗话说“家有一老,胜得一宝”。农村中的“五老”,理所当然是我们建设美好乡村的无价之宝。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乡村两级,要充分认识到“五老”在美好乡村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主动请他们出山坐镇,尊崇他们的价值,发挥他们的余热,如此,美好乡村建设便添了几多胜算;如此,又何乐而不为呢?!
新闻推荐
郎溪讯(杨慧)日前,郎溪县公安局查控民警对县城内旅馆进行日常检查时,发现某宾馆8258房间住宿人员宋某言辞闪烁,举止怪异,有吸毒嫌疑,遂将其传唤到建平中心派出所接受调查。民警对宋某尿样进行检测后,结果...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