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著名徽剧表演艺术家李龙斌现身古井合肥体验中心,做客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畅聊戏曲人生。“徽班进京”能写一百集
“我的文化水平也有限,但很想聊一聊徽班和徽剧的三次进京都有哪些特点。”李龙斌说,两个小时一出戏不可能说完“徽班进京”四个大字,“你要写个一百集的电视剧差不多。”戏曲发展史上记载的第一次徽班进京是1790年,“一个剧种,大家一定会问这个剧种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第一个徽班叫三庆班,班主高朗亭,唱旦角,征服了北京。”
说到徽班进京自然避不开“京剧鼻祖”程长庚,李龙斌曾出演了郭宝昌导演的《大老板程长庚》,饰演“活周郎”徐小香,李龙斌说,北京的生活条件好,过去唱戏的哪儿有人买票,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徽班与汉剧秦腔昆腔合起来,‘生个孩子’叫京剧。”
“更多的徽班流落到江苏浙江,江苏的扬剧淮剧,浙江的婺剧都受徽班影响。安徽人对戏曲的贡献,是海纳百川的精神。”李龙斌总结完第一次徽班进京。田汉建议安徽成立徽剧团
李龙斌表示,徽剧在民国后期的风头就完全不能和京剧比了,“各地的徽剧艺人,都觉得京剧好,倒流回来学新剧,觉得我们过去太土了。”不过李龙斌表示,现在研究徽剧,就不要研究腔体,而应该“追求草台风范和当年民间的粗犷豪放”。
李龙斌介绍,上个世纪50年代初,绩溪屯溪的一批徽剧艺人到合肥参加全省的调演,适逢田汉先生在看,看完就建议安徽应该成立徽剧团,于是在屯溪成立了安徽省徽剧团。有章其祥、李泰山等一批优秀的艺人。逢有首长来皖要看徽剧,老艺人就要从屯溪坐一天汽车到合肥演出,后来干脆把安徽省徽剧团调到了合肥来。李龙斌介绍,那会徽剧经常到北京上海演出,“张君秋老师、梅兰芳老师,他们都很爱护这些孩子。”李龙斌说起这第二次徽班进京也是如数家珍。“徽班三度进京”走向世界
实际上改革开放伊始,徽剧并没有太多的市场受众,到上世纪80年代初,李龙斌和很多同行都去拍电视剧了。“挣钱。在家没钱。”最著名的当然就是李龙斌在《西游记》里演过两个大妖怪。然而时间到了1988年,有消息传来:马上要搞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安徽要拿一台戏啊!不拿一台戏到北京,怎么能称徽班故里呢?于是从浙江请来对戏曲非常有见地的导演徐勤纳,老戏新拍了很多折子戏。”最终挑了四个去北京,分别是:章其祥的《水淹七军》,王丹红的《贵妃醉酒》,张敏的《哭剑饮恨》,李龙斌的《临江会》。那年,李龙斌33岁。
伴随着徽班第三次进京,李龙斌和同时代的徽剧演员把徽剧带到了世界各地。给李龙斌留下最深记忆的,是1993年按照日本观众口味制造的文化大餐《吕布与貂蝉》,很多外国观众只能看看表象,“日本是可以的,我一个人,五天演十场,1993年750块一张票,演出时同声翻译。他们(日本观众)也懂戏,非常有修养,我是非常有感触的。”1994年,《吕布与貂蝉》也让李龙斌摘得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收徒就得倾囊相授
2009年,李龙斌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剧)的传承人称号。从徽京剧院的管理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李龙斌笑言可能自己还有点技能,搞一些教学工作带一些学生是不错的选择,但李龙斌直言学生不好带,“第一,有的人愿意学我们不敢教,百分之九十多不是唱戏的料;第二点,有的好苗子不愿意干,这行当是有皮肉之苦的,没有毅力干不了。”李龙斌说,传统艺术的传承过程中经常有拜师仪式,是有道理的,“拜了你,为师为父,就要倾囊相授。”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蒋楠楠
新闻推荐
6月5日,绩溪县20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来到当地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实地了解城区生活污水治理的流程,直观感...
绩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绩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