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茶上市的集中期,劳模吴建军在茶厂里连轴转,紧盯每一道工序,确保每一片茶叶的品质。他希望把金山时雨打造成像黄山毛峰一样,成为名扬海内外的绿茶上品。
带头创办茶叶合作社
金山时雨创名于清道光年间,原名“金山茗雾”,产于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故乡——绩溪县上庄镇金山村。金山时雨的特色在于“雨”字,其主产区处在黄山与天目山交汇处,三江源头,高山云雾出好茶,造就了金山时雨芳香醇厚、茶汤清亮的品质。
辉煌一时的“时雨茶”虽然早在清咸丰年间就远销海外,但改革开放后,由于加工技术落后、营售宣传乏力、标准化水平低,使这一传统品牌渐渐淡出市场,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中国十大名茶,徽茶独占三席,却没有金山时雨的身影,甚至连安徽十大名茶也未能跻身。
2007年初,时逢茶产业被绩溪县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世代与茶打交道的吴建军挺身而出,带头创办绩溪县上庄茶叶专业合作,扛起了“金山时雨”品牌复兴的大旗。
品质是品牌的保证,合作社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标准化建设,制定了金山时雨省级地方标准,创建全国茶叶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对区域内的茶农实行统一供种、供肥、供药,严格执行“金山时雨”的引种、种植、生态肥和生态药使用及采摘标准。
随着合作社的规范发展,茶农入社的积极性日渐高涨,也带动农户增收,促进当地绿色发展。
劳模工作室攻关茶树强身
2010年,金山时雨成为安徽省第一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茶叶产品。吴建军意识到,这是创新品牌、做强茶业、扩大市场的一个重大机遇。为提升地理标志区域内茶叶的总体品质,他以安徽农业大学作为技术支撑,建成“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驻绩溪县上庄茶叶专业合作社专家工作室”。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
三四月份的山区气温忽高忽低,反复无常,气温降低容易产生冻害,这是种茶的一大难题。为了攻破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反复研究决定采用全新采摘理念——只摘一季茶。吴建军告诉记者,金山时雨是高山茶,采茶时工人有时要爬两个小时的山,人工费用很高,为了收回成本,以前都是采摘两季茶叶,而茶树生长的海拔高,温度低,长势慢,这就造成了茶树的营养供给不足,抵抗冻害能力弱,为了给茶树“强身”,决定只采春季茶。
事实上,只采一季茶大大提高了茶叶的营养和品质。不仅没有减少收益,反而令金山时雨迅速抢占名优市场。
打出金山时雨品牌,带领乡亲致富。2015年,吴建军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津贴。在吴建军看来,点滴成就无足挂齿,重振金山时雨的道路任重道远,他才刚刚迈出一小步。为了发挥劳模精神,他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强化技术培训,创新品牌影响。
打造茶叶田园综合体
目前,金山时雨已经跻身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先后获得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金奖、世界绿茶协会名茶最高金奖,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金奖,申报省级非遗成功,被确定为省级龙头企业,跻身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业产品品牌,2017年,金山时雨获得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创建示范样板。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上庄镇的金山时雨年产量达到100万斤,金山时雨专卖店也陆续在马鞍山、蚌埠、上海、南京、昆山、苏州、泰州、无锡等地落户。不过,令吴建军遗憾的是,由于金山时雨属于高山茶,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产量有限,供不应求,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小众消费品,这也给推广增加了难度。
最近,吴建军正在干一件大事,希望以金山时雨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和资源整合,促进上庄镇的农旅文融合发展。他介绍,日前已完成“金山时雨”田园综合体示范园项目书,这个项目以绩溪至黄山快速旅游通道为轴线,顺公路两侧合理布局,将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结合起来,建成集加工休闲体验区、游客集散接待区、观光古道体验线、有机果蔬茶采摘区、水体系统休闲养生区等诸多功能分区为一体的“金山时雨”田园综合体。届时,茶客、游客能够来游胡适故居,品金山时雨,尝胡适一品锅。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郑茹 文/摄
新闻推荐
绩溪讯近年来,绩溪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创新完善土地利用管理机制,通过转型嫁接、企业重组、转型升...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