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绩溪新闻 > 正文

安徽一小学“徽剧童子班”坚守十年,师资、学生出路仍是难题

来源:澎湃新闻 2017-08-28 15:59   https://www.yybnet.net/

8月初,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戏曲传承发展,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出台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把戏曲进校园工作提上了日程。

戏曲教育已日渐成为中国民族艺术教育的一个亮点。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曹颖认为,独特的戏曲文化能在寓教于乐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熏陶,带来一生的益处。同时,安徽省绩溪县实验小学校长黄勇也提出,目前在戏曲教育的发展中,师资匮乏、学生出路难、资金不足是摆在面前的三个问题。

参加全国戏曲小梅花奖大赛

戏曲教育对孩子一生有益

根据《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戏曲进校园的主要形式包括组织观看戏曲作品;开展戏曲教育活动;加强戏曲社团建设,支持学校建立多种类型的戏曲兴趣小组、学校戏曲社团、戏曲工作坊和戏曲传承基地等。

在全国一些传统戏曲文化浓厚的地区,戏曲文化的融入已成为当地学校民族艺术教育的一个亮点,在切实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同时,也对戏曲艺术的普及、传承、发展做出了有力的贡献。

“徽剧童子班”在安徽省绩溪县实验小学已经坚持了十年,融入成为学校的一项特色文化。

2007年至今,该校自编了一本徽剧传承的教材,介绍徽剧的基础知识,由安徽省徽剧院的专业演员把关并教学。目前,学校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近年也在不少全国中小学生戏曲表演比赛中获得了的奖项。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绩溪又是徽剧的发源地,我们就想把优秀的家乡文化传下去”。8月中旬,该校校长黄勇告诉澎湃新闻,学校开展徽剧教育,初衷是为了一份人文的传承。

“徽剧童子班”一共有40个学生。课程设置上,学校采用了社团教学的方式:有兴趣的二年级学生先报名参加兴趣班,老师通过进一步挑选形成团队,每周练习两次左右。二三年级主要学习身段、唱腔,四年级开始学习曲目,到四年级下半学期就可以登台表演。

黄勇认为,戏曲教育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通过学习徽剧,一方面接触了历史等知识,吸收戏曲中蕴含的发扬奋进、精忠报国、舍己为人等优秀品质的养分,另一方面对自己的身体素质也有一定的提升。除此之外,学习过程中,身段、唱腔都要勤练,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意志上的磨练。”

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曹颖也向澎湃新闻表示,让中小学生从小就接触这项中国传统文化,就能做到带有基因性的传承。“一部中国戏曲史就是一部活的中国史。中国的戏曲里面保留了传统文化最精髓的部分,包括仁、义、礼、智、信,还有忠、孝、节、义,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在寓教于乐中就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熏陶,这是戏曲独特的文化作用,能带给孩子一生的益处。“

大中小学全方位渗透

此外,《意见》中还明确:2017年,在试点基础上,有条件的省区市大中小学以及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争取实现所有学生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18年,戏曲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戏曲教育丰富多样,争取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

2017年上半年,北方昆曲剧院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的项目,在武汉、天津的十所高校做了一轮巡回演出。

“剧团没有去所谓的名校,多是去了些二三线的高校。我觉得这也是文化部有意的安排,让资源相对少的一些高校也能欣赏到戏曲文化,我感觉也是很好的。“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曹颖介绍,“很多大学都很欢迎,一是国家剧团的演出品质获得了学生的认可,二是对于演出的内容,虽说他们平时接触的不多,但还是会觉得有意思。“

与北京海淀区西颐小学交流

2011年,北昆也跑了湖北、黑龙江、山东三省的十所高校,平时也会走进高校举办讲座。曹颖说,其实就北昆来说,每年参与的戏曲进校园的活动非常多,比如,北京市的“民族艺术进校园”已经举办了近十年,针对的是中、小学生,反响也非常之好。

在2014年开始北京市教委推动的“高等院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中,北昆担任了五所小学一到三年级的教学课程,在孩子们的音乐课上由专业演员教唱昆曲。

80多个演员上课前也都备课、打磨,因为学生年纪小,就少讲理论,侧重实践。一边是曲牌教唱,理念上既传统又时尚;另一边则是身段身形的训练,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一说一站都是要有精神要有气质。这种气质的形成以及对生活的理解,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曹颖说。

他介绍,两年下来效果非常好,学校、家长、孩子都很欢迎,省了不少课外兴趣班的精力。另外,教学相长,对演员也是一种提高。“有实际的措施和资金保障,课程之后也会有专家进行监督和验收,体系已经比较完整,教学品质也有了保障。教育部也在评估这个项目,可能会在全国推广。“

徽剧名家王丹红来校指导

师资匮乏、学生出路难、资金不足

“在小学阶段,我们认为戏曲和教育的结合应做到的是渗透和熏陶。”黄勇说,设“徽剧童子班”之外,安徽省绩溪县实验小学在全校其他学生中也同样推广徽剧教学,希望逐渐形成更浓厚的徽剧氛围,达到人人都能唱一段的普及度。

虽然,这些年当地宣传部、文化局等相关部门对于该校徽剧教育给予了支持和重视,然而,目前在戏曲教育的发展中,师资匮乏、学生出路难、资金不足三大问题仍摆在黄勇面前。

师资方面,黄勇介绍,绩溪地区的徽剧团已不完整,会唱的老艺人基本都已过七旬,学校曾聘请的国家徽剧传承人今年也已71岁。为求“正宗”而不变味,师资薄弱的情况下,现在不少初学者时常只能根据之前“童子班”的参赛录像来学习曲目。

另外,加入“童子班“之后,学生和家长总要考虑将来的出路。而十年来,学生上了初中之后,绝大部分也就断了和徽剧之间的联系。他说,“大多数都是当成兴趣在培养,而我们更希望的是做到延续。之前有4个学生符合条件有机会去戏曲学院继续学习,结果只去了一人。而现在只有一位同学在省里还继续在从事戏曲方向的。这也是徽剧传承面临比较大的一个问题。”

对于这些现实的困难,《意见》中提出了,要求各级财政要根据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统筹考虑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力量,统筹相关经费渠道,积极支持戏曲进校园。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参与和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合力。

黄勇说,戏曲教育的十年走下来,最深的感受是“一定要坚持”,也离不开各方的重视以及每一次徽剧表演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选好传承人相当重要,尤其看中一颗对于徽剧满腔热爱的心,“特别优秀的苗子,还要特别注重学校和家长的思想沟通”。

新闻推荐

赏徽剧 “忆乡愁”

8月19日,作为绩溪县家朋“忆乡愁”民俗文化月的系列活动,由绩溪县文化馆、县戏曲家协会主办的“欢乐大舞台、乡风文明颂”徽剧表演正在家朋乡霞水村举行。自8月12日“忆乡愁”民俗文化月开幕以来,家...

绩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绩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家乡的小河2017-08-23 00:00
评论:(安徽一小学“徽剧童子班”坚守十年,师资、学生出路仍是难题)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