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我手机镜头之下的,是三张小记者证。那是不同年份的我,不同背景的小记者证,不同的笑。
2014年——稚嫩与欣喜
记得那个十月的早晨,我被校门边的牌子吸引了。——“小记者招募啦!”旁边是配文,讲述了宣城小记者的历史。依稀记得上面的小朋友笑得很甜。到了教室,我仍记挂着这件事,一下课,我便跟好朋友分享了这个信息,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小记者”这个名词大家都知道了。几个人便计划着去老师那儿打探,轻手轻脚来到办公室——“你们几个在这儿干嘛呢?”一阵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吓得我们差点儿叫起来。在我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下,报名顺利极了。绩溪实验小学正式成为宣城小记者站,而我也就成了母校第一批宣城小记者!在母校隆重举行的小记者站授牌仪式上,我非常荣幸地代表全校85名小记者上台作了发言,在小记者网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当小记者啦》。看我那时多小,大大的眼睛闪着期待与向往,一寸照片下是姓名、学校和编号。我就拿着这张记者证,去采访、去参观,还去了小记者的“跳蚤市场!”
2016——回归与自信
因为六年级毕业班,学校没有安排报名。我流泪了。到初中就有机会了,再等一年吧。这不,这一天终于来了,不用老师多讲,我早早准备了照片、个人资料。2月,这张小记者证发到了我的手中。3月,《皖南晨刊》上发表了我的心里话——《小记者,我回来了》!在这一年中,我先后登了六篇作文、一幅工笔画,还有多篇文章在小记者网《芳草地》中发表。看到校园中的大小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写报道、投稿,这也算是个真正的小记者吧?小记者证上的我有灿烂的微笑,就像在外一年的孩子重新回到家的笑容,背景有一个小小的简笔画太阳,不正是我心中的那个太阳吗?
2017——成熟与勇敢
又到十月,我又报名参加了2017年小记者。今年年初,我接受了一个大任务——采访“两会”。“两会”!我瞬间有些激动,又有点胆怯。我上网查了“两会”的相关信息,还罗列了一些可以提的问题。终于,来到了会议的报到处,来来往往的代表、委员们步履匆忙,就这样傻站着哪有报道可写?我朝两位正在聊天的人大代表走去,其中一位同意了我采访的邀请。“您好!请问当下的环境问题……”虽说紧张,但我说出的话语表述还算准确,措辞还算得当,也提了很多问题。有了这第一次后,我的胆子便大多了,接着又采访了教师代表、卫计委主任、家朋乡乡长……第一次我有了如此真切的、分明就是“记者”的感觉。我的采访图片还在晨刊小记者专版上刊登了呢!2017小记者证上的我似乎少了份稚气、只有一抹带着成熟的微笑。
“咔嚓”,我拍下了这三张小记者证。在QQ空间晒出了它们:“我的笑,我的泪,我的成长,我的青春,我的小记者。”
新闻推荐
唐秀红为丈夫理发。她为失明丈夫照亮了黑暗的路,挑起了服侍瘫痪婆婆的生活重担,抚养了女儿走向成才之路,她就是绩溪县荆州乡方家湾村计生专干唐秀红。提起唐秀红,绩溪县荆州乡方家湾村村民都会感叹不...
绩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绩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