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怡晨 柯俊宇 记者 余庆 文/图)近日,合工大宣城校区校团委组织的三下乡活动中,由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联合会组织的皖南徽商文化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绩溪探访徽商故里,传承徽商精神。
在绩溪的徽墨厂,同学们见到胡开文徽墨的第八代传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胡嘉明老先生。胡老先生耐心和蔼地带着大学生一行参观了制墨的全过程,练烟、制胶、和料、杵捣、压模、晾墨、打磨、描金、试墨、制盒、包装,最终一块块精致的墨块呈现在大家面前。“看着老师傅们轻松挥舞着铁锤,自己动手才发现这真的不容易!”该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一行在尝试杵捣和压模的过程后,发出了一声声的感慨。
“徽墨之所以成名,源于制墨工勤奋的工作,精湛的技艺,从而保证了墨制精良,图案精美……”在了解制墨工艺后,胡厂长就胡开文徽墨的兴盛之路向团队成员作了详细讲解,“但是,徽墨制作工艺艰苦、环境条件苛刻,让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学习传承这门艺术。”胡老先生也在此呼吁大家关注中国的传统工艺,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结束胡开文徽墨厂的探访后,团队一行前往胡雪岩纪念馆,通过对馆内相关历史文物的参观,队员们深刻了解并学习了有关“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相关历史。胡雪岩操守商业诚信,满怀爱国情怀,也深深触动了每位队员的内心。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调研活动,让团队成员纷纷感叹,更加充分、直观地了解了徽商历史文化,体会传统徽商的艰难与不易,领会到徽商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也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汲取了更多的养分。
新闻推荐
我叫汪在勇,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多了一个新的身份——绩溪县民生工程社会监督员。作为民生工程社会监督员,我的主要职责是对民生工程政策落实、任务完成、工程进展和质量、实施成效...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