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祖籍旌德、客居屯溪的我与歙县、休宁、祁门、徽州区、屯溪区的佳兴、永革、文贵、程浩、家桢等程氏宗亲一行近40人,冒着酷暑,带着清凉,携着殷切,前往绩溪县城“中正坊”和仁里村联谊访谱寻根。
事情缘于去年4月篁墩程氏清明公祭大典。当时,绩溪县仁里村委会主任程文胜、原村委会主任程加明和退休老教师程干展等三位先生也来参加活动,4月11日晚,三人一同盛情邀请我们前往绩溪仁里走访联谊。
从地缘上看,无论是我的祖居地旌德,工作地歙县,还是居住地屯溪,都与绩溪县山水相连,历史上,这些地方都曾辖于徽州府,至今绩溪县还有徽岭山、徽水河和望徽道;从血缘上看,绩溪县仁里程氏主要有四支:除药公这一支是从休宁汊口迁到仁里的沄公后裔外,其他三支都是汾公后裔。瞻祖、宏祖和辛祖是从歙县槐塘迁到仁里的,而槐塘程氏发源于歙县县城河西,始迁祖是延坚公。
旌德程氏始迁祖文盛公、文恺公这两支也是发源于歙县县城河西。旌德程氏和槐塘程氏同是汾公后裔。不过,新安程氏一脉无论是沄公后裔,还是汾公后裔,亦或是其他新安程氏后人,都是元谭公后代。
7月24日早晨七点半,休宁、屯溪、祁门的宗亲在屯溪新安大桥北端小公园入口处汇合后出发,到歙县经济开发区黄荆渡长青宗亲家门口,又与徽州区和歙县的宗亲汇合,一同向绩溪方向前行。上午九点钟左右,绩溪的宏益、尚华、利军等三位宗亲在县城华阳镇汽车站旁等候我们,引导大家将车开往宾馆。短暂停留后,一起参访了绩溪“中正坊”程氏聚落街巷,瞻仰了“中正坊”程氏古迹。
“中正坊”又称“四门川”,坐落于绩溪县城华阳镇老城区适之街,始建于宋代,结构简陋,线条粗犷。明代改为重檐亭阁式,构律细腻严谨。历经沧桑,清代修复为单檐建筑,青砖结体,木质构架。如今我们看到的是修葺后的中正坊,正方形亭阁式,砖砌券门为明代遗物,木构框架,民国风格,平面方形,上下两层,边长4米,脊高6.37米,壁耸2.5米。
“中正坊”粉墙黛瓦,典雅别致。底层4个拱门贯通四方,四门用青砖拱券,净缝砌筑,条石铺筑通道。屋面铺设望砖,盖小青瓦,硬山式屋顶;四向檐下均有木质矮窗。“中正坊”上层有阁却无楼梯攀登,阁上四面都有六扇镂空木雕窗棂,阁的四脚都是由厚实的青砖垒砌而成的。
“中正坊”远看似一座庙,近瞧像一间闺阁绣宇。结构简单,但却以奇巧制胜,在石雕牌坊建筑中独具一格。“中正坊”不仅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徽派建筑演变研究价值。
“中正坊”东、西、北三向墙匾中,分别以墨大书行楷“中正坊”三字,两向墙匾中以墨写有该坊的历史及修葺等内容。上书曰:“中正坊,俗称四川门。宋代建邑,测此定中,四方延伸筑城,故名。明朝修建,后历经修葺。今存者砖砌券门,明代遗物。木构框架,民国风格。今遵古制,由县人民政府委托以工代赈办公室出资修缮。绩溪县文化局一九九三年四月”。
从“中正坊”上面的文字介绍中,我们知道绩溪县城华阳镇当初始建时,是以“中正坊”为中心,由此向四周延伸筑城,呈“田”字形格局的。
走进绩溪县城老城区,方砖或青石板铺就的小巷,纵横交织,遗留至今的青石板,是古代绩溪县城华阳镇通衢大道的见证。窄巷高墙的两侧,大都是渗出黝黑色的旧宅,黑白两色、马头墙,徽风古韵迎面而来。
信步绩溪县城旌阳镇北大街头,一座建于清代末年的“程氏节孝坊”展现眼前。“程氏节孝坊”大字板题刻“光昭彤史”、“冰心玉质”,其小字板题刻“旌表故儒胡洪炬妻程氏节孝”。“程氏节孝坊”旁边还有一座“方氏节孝坊”。这两坊结构相似,都是二柱一间三楼石牌坊,宽约4.4米,高9米,明楼檐下为“圣旨”牌。上面浮雕有“石雕麒麟”等吉祥图案。“方氏节孝坊”大字板题刻“节凛冰霜”,小字板题刻“旌表故儒士胡成相妻方氏节孝”。这两座牌坊上的“儒”、“儒士”所表示的意义相同,都是指读书之人。从这两座牌坊中,仿佛读到了古徽州文风昌盛和徽州女人的品行节操。
刚参访了“中正坊”和“程氏节孝坊”,还没走几步路,在绩溪县城项家桥又瞻仰了一座“程氏门坊”。这座“程氏门坊”兼有大门和牌坊双重功能,建在自家庭院,与围墙相连。它既是自家大门,又是庭院牌坊。
一般说来,门坊浮雕图案大都为麒麟石雕、龙龟石雕、金蟾石雕等吉祥动物。这“程氏门坊”是清代建筑,二柱一间三楼,砖石结构,宽约4米,高约9米,明楼檐下是“圣旨”牌,大字板上题刻着“旌表孝廉章瑞钟之妻程氏”的字样。“孝廉”意思是孝顺父母,行为清廉,上面雕刻着“仙鹤石雕”图案,用一琴一鹤代表清廉。在我国历史上,汉代曾设置过“孝廉”察举科目,作为选拔任用官吏的一个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采用“举孝廉”政策,用来发现、培养和选拔人才。而明清时期,对举人通常雅称为“孝廉”,由此可见,这位程氏的丈夫章瑞钟是举人出身。
在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56)刻印成书的《绩溪县志》的纂修人员名单中,章瑞钟位居第三。至于当时朝廷为什么会下诏旌表章瑞钟之妻程氏,这还是一个待解之谜。
车队继续向前,到达闻名遐迩的“紫园”时,做了短暂停留。“紫园”距绩溪县城仅1.8公里,原名莲花塘。传说元代末年,朱元璋被元兵追杀,骑马狂奔。跑到在距莲花塘五里的地方,看见战马疲惫不堪,立刻下马。然而他的战马即刻倒地身亡,化成了一尊岩石。元兵在后面穷追不舍,朱元璋马上换上卫兵的战马继续往前狂奔。到了莲花塘,朱元璋所骑之马又立刻倒地毙命,也化成了一尊岩石。因此,莲花塘的这块岩石就叫“上马石”,而原先死马地方就称“下马石”。如今,上、下马石都已被毁,仅留下传说。
在“紫园”入口处,我们看到了一处跟程氏族人相关的古迹“程定进士坊”。《绩溪县志》及相关资料介绍:程定,字静夫,别号后野,绩溪人。幼颖敏,肄业南雍,为章懋(1436—1521)、罗钦顺(1465—1547)赏识,又与增城湛若水(1466—1560)、松江陆深(1477—1544)友善。明弘治乙丑(1505)进士,一生未仕,著有《后野集》、《金台遗稿》,日记数千言。
同行的宏益宗亲介绍,这“程定进士坊”原来在绩溪县城项家桥,是明代时修建的。这坊历经岁月洗礼,已有一柱濒临坍圮,无人修复,眼看就要倒塌,被“紫园”开发者朱紫荣先生发现,后移到这里。“程定进士坊”是一座四柱三间的石牌坊,宽约9米,当心间大字板上题刻着“乙丑进士程定”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体量较小,结构也简单,有牌坊之形,却无牌坊之势。
“程定进士坊”的上下额枋上有高浮雕,浮雕有些像寺院石雕,雕刻的图案有寺院雕刻常用的宝相花浮雕、祥云浮雕等,而定盘枋以上已残缺。浮光掠影式地观看了“程定进士坊”之后,我们的车队又一路向仁里村继续前行。
(一)
新闻推荐
绩溪讯(陈晓军邵守磊)近日,绩溪县公安局上庄派出所民警与长安派出所民警帮助辖区一名三十多年无户口的张大妈补录了户口,了却了张大妈多年的心愿。今年5月份,绩溪上庄派出所户籍民警在工作中了解到,辖...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