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绩溪县以传承和弘扬徽文化为重要抓手,以评选评比发现人才,以非遗产业集聚人才,以名师带徒培育人才,切实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目前,全县县级以上非遗传承人达160人。
评选评比发现人才。举办非遗类文艺作品征集、文艺节目展演等各类评选评比活动,有力推动非遗人才脱颖而出。其中,手龙舞、徽剧荣获全省二等奖,徽戏《百花赠剑》荣获全国第19届戏曲小梅花金奖,先后入选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23人、市级52人、县级61人。
非遗产业集聚人才。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推行非遗保护项目化,大力发展非遗产业,集聚一批非遗人才。目前,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15项、市级53项、县级108项,形成以胡开文墨厂、良才墨业为龙头的徽墨产业群,“苍珮室”“艺粟斋”等品牌先后获得中华老字号、省著名商标。
名师带徒培育人才。实施非遗传承人“名师带徒”工程,依托“非遗进校园”、非遗传习基地等载体全方位培育人才。先后成立徽墨、徽戏、民歌、徽州三雕等20余家研习社、传习所及徽墨协会、三雕协会、徽菜协会等民间保护组织和传习基地,其中,国家级生产性示范基地1家、省级基地(所)4家。
(本报记者 顾维林 通讯员 章鹏程)
新闻推荐
绩溪讯(特约记者周明助)连日来,位于绩溪县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上街去O2O”体验馆内,前来消费体验的顾客络绎不绝。这是该馆被列入第二批安徽省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后带来的集聚效应。“上街去O2O”是安徽...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