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的旅游地图上,绩溪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
绩溪山水辉映,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明朝时代有抗倭名将胡宗宪,清朝时代有红顶商人胡雪岩,民国时代有思想家和哲学家胡适,当代有著名诗人汪静之。
绩溪老火车站和高铁站都距老城不远,徒步就可以抵达,除了节假日,旅客很少,显得很安静。绩溪古城以适之街为中心,向四周扩散,三雕博物馆和绩溪博物馆、文庙、胡雪岩纪念馆都在适之街周围。适之街的老房子古色古香,典型的徽派建筑,黛瓦粉墙,雕龙画凤,步步高升。
三雕博物馆是明朝时代遗留下来的周氏宗祠,保存得很完整,以石雕、木雕、砖雕为主,把人物、动物、房子刻画得出神入化。三雕博物馆配备有免费导游,是一位很健谈的当地女孩,在绩溪的旅游、酒店、美食方面给我了我很多建议,我们聊得意犹未尽,对绩溪的旅游颇有一番英雄所见略同。绩溪博物馆是近年来当地政府斥巨资建设的,几乎囊括了整个绩溪的特色,把山水、人文、风土、美食一网打尽。古城的博物馆和文庙、老街由于是免费景点,旅游团很少到这里游玩,到这里参观的大多是散客。
绩溪号称“徽菜之乡”,遍地美食小吃。有一种带馅的饼,当地人称为“挞馃”,以山菜、竹笋、萝卜丝、香椿等为馅,馅中混入猪油、菜油、麻油,放入炉上烘烤,味道由内而外,有的香气扑鼻,有的唇齿留香。民间盛赞这种面食小吃“脚踏一炉火,手捧一挞馃,除了皇帝就是我!”据说早些年间,当地人外出谋生,都带上自家做的挞馃路上当干粮吃。
有一种小馄钝,当地人称为“点心”,馅料丰富多样,模样小巧可爱,相比皮薄馅多的馄钝和水饺,点心更适合女孩子的袖珍胃。
绩溪盖浇面和北方的打卤面类似,但似乎又有当地特色,浇头丰富多样,蕴含着厨师烧菜的水平,面条也非常劲道,都是自家的手擀面。厨师先煮好面条,再炒配菜,面条和炒菜是分开盛放的,上桌后将炒菜盖在面上,故称“盖浇面”。
出了绩溪古城,向东有紫园、龙川、仁里,向西有古孔灵、上庄。龙川附近有胡宗宪尚书府、徽杭古道、龙须山等。徽杭古道以安徽绩溪为起点,以浙江临安为终点。徽杭古道、龙须山和鄣山大峡谷都是驴友热衷追捧的景点,旅行原本就是身体下地狱,灵魂上天堂,徒步古道,爬山越岭也是对自己体能的一项挑战。
龙川风景区原名“坑口”,素有“八分山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以水街为轴心,两侧分别是名人故居、牌坊林立。水街上游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从孩童到老年,都喜欢漫步水街,走走停停。水街蜿蜒曲折,一步一景,每一座桥背后都有一个源远流长的故事。
龙川风景区里的胡氏宗祠里的木雕非常精美,每一副木雕都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素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称。
我背着单反相机,穿行在水街小巷,古老的徽州气息扑面而来,龙川如一幅水墨画在我面前缓缓延伸。水街尽头就到了龙川大桥,宛如长龙的龙川大桥历来是文人墨客、摄影画家钟爱的景点。我站在桥上拍风景,你站在桥下画风景,我们每个人都是风景的一部分。
一生痴绝处,寻梦到徽州。比起黄山、西递、宏村,绩溪或许适合一个人独行,或者三两朋友同行,就那样信马由缰,闲庭散步,慢慢地走,细细地品,风韵入眼入耳入心。
新闻推荐
绩溪实验小学五(3)班程谦“明天早上,给你做一道营养早餐吧?”妈妈认真地对我说。“好哇!好哇!”我答道。“走,买材料去。”我和妈妈出发了。我们先买了台榨汁机,然后去超市买水果、燕麦、牛奶。来到水果...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