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大王”、“土专家”、“脱贫带路人”……这些名头指向的都是同一位菌农,他同时也是一名村干部,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帮贫困户摘掉“贫困帽”。
30年创业成“食用菌大王”
走进绩溪登源河境内,远远地就能看见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花菇升柄展伞。在这里总有一个身影在大棚里忙碌,来回巡查、配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苗、采菇、储菇、售菇……他就是胡永正。
今年48岁的胡永正是一名党员。1987年,当他了解到食用菌有“不与农争时、不与地争肥”的优势后,决定跟着大哥一起,开始了艰辛的食用菌种植创业路。起初三年,因没技术、买到假的菌种接二连三血本无归。他曾经彷徨过、伤心过,但从未后悔。胡永正坚信一个真理:“只有坚持到底才会看到希望”。
由于当时缺资金缺空间,所有的工作都由兄弟俩亲力亲为。回忆起当年,胡永正记忆犹新:一开始,他们食用菌的材料是用木材碎屑与动物的粪便混合发酵做成,他天天到处捡粪与拌粪。食用菌棒还要进行高温灭菌,烈日炎炎的七八月份,日夜不停,每天任务800棒,待冷却到80℃时,由他们每人端四个到房子的三楼顶层进行接种,简单又枯燥的工作要持续半个月,每天汗水浸湿衣服犹如游泳回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的秋天,终于迎来食用菌的大丰收。
就这样,一直坚持了30年。30年的努力,胡永正种植技术日臻成熟。后来,他又动点子把山核桃脯、油茶壳、木屑、桔秆作为食用菌基质混合配方,一举研制成功新品种“徽菇9号”和“徽菇10号”。从此,他种植的食用菌效益成倍增长,成了远近闻名的“食用菌大王”。
一心帮乡亲们摘掉“贫困帽”
“一人富了不算富,只有乡亲们富了才真富……”大哥语重心长的一席话,激起了胡永正的社会责任,因为巧川村当时还是一个贫困村。2011年,胡永正高票当选巧川村村委会主任,从此,他带领大家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在他的谋划下,2012年5月,成立了绩溪县中巧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技术培训,引导有闯劲、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自主种植管理和销售,合作社与这些农户签订最低保护价合同,市场价低、销售不畅时,合作社以每公斤6元的保护价收购香菇放进冷库贮藏,确保分散农户香菇及时卖出。
2014年合作社承担了县政府扶持贫困农户食用菌***项目。胡永正通过分散种植和集中种植两种模式,一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他与贫困户建立“利益捆绑、责任共担”利益联接机制,帮助贫困户迈过缺资金、缺技术这“两道坎”。2014年,合作社直接带动63户贫困户种植香菇户均增收4000多元。2015年又带动61户贫困户种植香菇,户均获得利润分红3000元。
随着产业的发展,合作社年产值达到了1400万元,并注册了“龙峰”、“徽菜宝”商标。产品的深加工也越来越细,比如香菇的等级分选、分选后的细加工,胡永正特意安排村里60岁以上和伤、残、病等非正当劳动力来做,让这些人每年能获得3500元稳定收入,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大难题,而且让巧川村一举脱贫,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多年来,胡永正被评为“优秀村干部”、“宣城市劳动模范”、“宣城好人”、“绩溪好人”。2017年当选为绩溪县第十届政协委员。
新闻推荐
绩溪讯“因举办第九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从3月25日至4月10日,对进入‘花海家朋\’的道路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尚村景区从梅干岭——沿荆州公路——松木岭村——尚村——霞水村——梅干岭单向循环行驶…...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