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在旌德县蔡家桥镇凡村丁岭组,贫困户卢先举站在新盖的楼房前,由衷地对记者说:“镇、村干部十分关心,经常上门来了解情况,要不是他们的支持,不要说盖不起新房,连生活都难自保。”今年,对于老卢来说是很特别的一年,在全市像他这样通过扶贫帮扶实现脱贫的贫困户不在少数。
市委书记韩军在第四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打破常规,时间倒逼,抬升标杆,补齐短板,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确保如期全面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力争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以来,宣城市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遵循“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要求,解决好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紧盯目标任务,抓主抓重、精准发力,各项脱贫攻坚行动有序推进。
“一人一策”***
在旌德县蔡家桥镇凡村丁岭组卢先举家,记者见到新落成的两层楼房。通过危房改造项目获财政补助2万元,镇、村还通过各种途径送给他100只鸡苗、4头山羊发展养殖。另外,卢先举及其患有智障的长子卢小木被纳入低保、落实精神病人护理每月200元,并把卢小木安排在县城做清洁工,孙女卢燕申请了助学金。通过这些途径,今年老卢家就可以实现“人人脱贫”。
据了解,蔡家桥镇凡村是旌德县8个贫困村之一,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6户43人。该村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及脱贫需求,逐户逐人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制定“一人一策”措施52条,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共扶持11户贫困户新养殖560只鸡仔、100只鸭仔、5头猪、4头羊、1头牛;优先聘请了8名贫困劳动力从事保洁员、巡防员以及到香榧基地务工等;对老弱病残的20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实施政策性保障兜底;帮助5名贫困学生全部落实教育补助等。
扶贫任务相对较重的宣州区,严格落实“双包”帮扶制度,13个贫困村由区领导“一对一”联系帮扶、63个区直单位包保帮扶;贫困户由3558名区乡村三级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建立13支共59人的扶贫工作队,与原单位工作脱钩,每月驻村帮扶不少于22天。建立包保单位、扶贫工作队年初“建账”、年中“对账”、年底“查账”制度,做到贫困户不脱贫、贫困村不出列,包保单位、包户干部、扶贫工作队与贫困村(户)不脱钩。
宣城市大力推进“双包”制度,夯实帮扶责任,着力开展定点帮扶,并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全覆盖的基础上,出台了《宣城市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市直单位包保帮扶贫困村、市直单位干部包保帮扶贫困户考核暂行办法》。市扶贫办印制了《单位帮扶贫困村台账》和《干部包保贫困户帮扶卡》,详细记录走访帮扶情况并请帮扶对象签字或按手印确认,作为年度考核依据。截至目前,全市“双包”资金投入达1073万元。
产业扶贫持续造血
今年,蔡家桥镇凡村抓住整县推进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契机,成立了旌德县绿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香榧产业,通过“三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该村以130亩村集体山场及省级扶贫资金30万元入股,每年保底收益5万元;在香榧进入挂果期公司实现收益后,每年按照30%比例进行分红。此外,该村还投资48万元建设60kW光伏发电站,每年为村集体增加6万元的稳定收入。通过谋划项目、发展产业,凡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外在“输血”到自我“造血”的根本性转变,为实现2017年“村出列”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绩溪县整合2016、2017两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精心编制村级脱贫产业项目,一次性谋划、分年度实施。第一批12个村的13个脱贫产业项目已经确定,分别为8个村级光伏电站、5个村级种养殖和1个乡村旅游脱贫项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计划已上报备案后下达到乡镇。其中,5个种养殖和乡村旅游项目推进迅速,兵坑村、下溪村2个旅游体验项目完成实施并发挥效益,尚村2个种植项目完成实施,梧川村大会山旅游项目加快实施。第二批14个村级产业项目已经初步确定,下一步报批后按程序组织实施。宣州区立足区情实际,坚持因势利导、分类施策,把实施农业产业化、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作为全区扶贫工作的突破口、主抓手,奋力奏响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在乡村旅游脱贫行动中,重点开发建设“水东大景区”,预计年内开工项目9个,投入建设资金逾3亿元。(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绩溪讯(特约记者周明助)为搭建就业困难人员、城乡劳动者、高校毕业生以及退役士兵双向选择的就业平台,缓解企业用工难,绩溪县人社、共青团、工商联、生态工业园区、妇联、总工会六部门联合,将在春节期...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