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在绩溪县伏岭村伏下村民组的世德堂二楼,邵景枝、邵明两位村里的老裁缝一大清早就开始忙碌,整理正月里村里演出徽剧时所用的戏服,一一熨烫、折叠,然后收好,以待来年再用。
伏岭村是徽剧发源地,也是徽剧传承基地,伏岭中心小学的“徽剧童子班”每年正月里都要为村民们唱上一台徽剧。童子班的孩子们所穿的戏服都是一代代徽商从外面购回传下来的,300多件戏服里,传自光绪年间的有一半,其余基本来自民国时期,由伏上和伏下两个村民组分别收藏。伏下的邵景枝、邵明两位老人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的100多件戏服,每年都是他俩收纳,这是个技术活,真丝、棉麻的布料要精心打理,里翻外折,叠印也有讲究,收纳箱里要放松枝等一些防蛀驱虫的东西。
传统,传承,就是这样代代相传。 本报记者 蒋莉 摄影报道◆ 面对 100多件戏服,两位老裁缝有条不紊地整理着。▼ 这件戏服由于保养得当,多年来色彩依然。
新闻推荐
下一站,宣城!合福高铁即将开通,皖东南门户宣城市将迎来崭新的“高铁时代”。全长800多公里的合福铁路自北向南贯穿宣城市泾县、旌德、绩溪三县,全长约96公里,分别在泾县设4500平方米、旌德县设350...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