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文兵本报通讯员 高建慧 文/图
3月26日,春风和煦,绩溪县金沙镇黄土坎村葛里组,年过八旬的方明金和妻子姚秋梅将竹篓里40多岁的儿子方良宝抱起,转往庭院晒太阳,享受明媚春光。
1970年12月,方家最小的儿子方良宝出生时因用药导致严重后遗症,四肢基本无法动弹,大小便失禁,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方明金夫妇一直耐心养育着这个残疾的儿子。随着儿子慢慢长大,方明金夫妇将装稻谷的竹篓添加稻草、坐垫,改造成适合残疾儿子活动的“摇篮”。40多年来,竹篓不知坏了多少个,但这个“私人定制”的小小空间成了方良宝生活的“港湾”。
每天,方明金夫妇都要给方良宝穿衣、喂饭,将35公斤重的儿子抱进、抱出竹篓10余次。无论三九严寒还是烈日炎炎,妈妈姚秋梅每天都要为儿子擦拭身体、清洗衣裤三四次。
方明金夫妇一直自力更生,勤俭持家,为了贴补家用,养了近40年的猪,至今还种着六分水田和三分菜地。随着年龄增长,老夫妻俩抱起儿子的臂膀已不再坚强,清洗衣裤的双手也已粗糙不堪。夫妇俩40多年不离不弃,照料残疾儿子,被评为今年2月“宣城好人”。
当问及老人有何困难时,老人平静地笑着说:“现在国家政策真好,我们三人都享受低保补助,同时我们夫妻享受新农保补贴,儿子每年也有残疾补助,全部加在一起每年也有近八千元的收入,我们很知足,只想身体好些再多活几年。 ”
竹篓虽小,爱比天高。
方明金夫妇在照料残疾儿子。
新闻推荐
近日,国网绩溪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来到离县城50多公里的伏岭镇胡家小学,为51名留守儿童带来跳绳、文具用品和课外书籍等物品,并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电力安全课。本报通讯员 汪玲本报记者 张敬波...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