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安徽最靠近上海的市,也是全省唯一与苏浙同时接壤的市。
近年来,宣城市紧紧抓住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战略机遇,以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为总抓手,坚定不移推进与长三角地区融合发展。
山水诗乡人文盛地
宣城,一个历史悠久的江南名邑。“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自古诗人地”,设郡已有2000多年历史。
宣城,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一城山水满城诗,遍地文化皆是景”。宣纸、宣笔、宣砚、徽墨,让这座“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实至名归;“好人宣城”更为这个“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增添隽永内涵。
宣城,一个多姿多彩的旅游胜地。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境内有4A级以上景区25个,敬亭山、皖南川藏线、龙川胡氏宗祠、泾县桃花潭等景点,让这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8全国美丽山水城市”颜值倍增、魅力尽显。
宣城,一个宜居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近60%,城在山水中,宛如一幅水墨长卷;山水在城中,又似一册写意绘本。是全省唯一的省级生态市,所辖7个县市区均为国家生态县。全市生态空气优良率超90%,空气环境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宣城,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之城。正成为长三角城市圈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核心区之一,汽车和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发展强劲。已跻身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和2018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全国前100名,创新持续力位居长三角城市第3位。
通衢要地产业高地
“内引外联,承东启西。”宣城是连接沪苏浙与中西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周边三小时交通圈有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型城市18个。
铁路方面,皖赣、宣杭铁路贯穿宣城,合福、杭黄高铁开通运营,商合杭高铁即将建成,宣绩高铁将于年内全面开工,规划中的宁宣黄、镇宣、宣城至泾县至宿松铁路均交会于宣城,并将与京福高铁、沪苏湖高铁、杭黄高铁联通。
公路及航运航空方面,沪渝、宁宣杭、宣南铜和扬绩高速安徽段已经全线通车,宣城至泾县高速即将开建,申嘉湖高速将西延至宣城;芜申运河让宣城通江达海;芜宣机场正在加快建设。
通衢要地铸就产业高地。
宣城拥有国家级、省级以上园区16个,其中国家级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已进驻企业500余家。投资近百亿元的宣城宛陵科创城,已列入G60协同创新平台;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已入驻沪苏浙知名信息化企业88户。
目前,正大力实施“千企升级”计划、“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千亿园区”工程,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并已发展成为长三角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长三角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全市共有A股上市企业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6家,形成了安徽证券市场上引人注目的“宣城板块”。
对标先进加快融入
“屏障东南,襟带江淮。”作为安徽东南门户,宣城迈开东向大步,全力拥抱长三角。
2013年加入“南京都市圈”;2016年入列长三角城市群,成为26个重要成员之一。2018年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为34个会员单位之一;成功跻身G60科创走廊3.0版。
以加入G60科创走廊为契机,宣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与G60科创走廊城市创新合作,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目前,总投资近100亿元的宣城宛陵科创城加快建设,并列入G60协同创新平台。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已入驻沪苏浙等知名信息化企业88户,2018年实现产值23亿元,税收1.2亿元。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2016年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18年连跨两个百亿台阶,排位在全省及长三角城市群中均前移一位,增幅连续两年居长三角城市群前5位。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410户,居全省第3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4位,增加值占比达到54.2%;高新技术企业数225家,居全省第6位。宁国、宣州、广德分别跻身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区。
“四最”营商环境等高对接——打破行政壁垒,加快建立与沪苏浙地区相匹配的制度规则,积极推进发展理念和服务标准的有机统一。G60九城市第一批30项“一网通办”事项已经上线,实现区域内“一体受理,一体发证”,2018年9月,上海松江区与宣城市互发了全国首张异地办理营业执照。
交通枢纽初步形成——随着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宣城已经初步形成省际交汇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市外将与上海、杭州、南京实现“一个半小时生活圈”,市内将实现县县通高铁、通高速。
协同开放硕果累累——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实现全覆盖,安徽首个内陆“无水港”建成并加快发展,33户企业加入G60采购商联盟。
东风正劲好扬帆,快马加鞭未下鞍。宣城下一步将坚定发展信心,奋力争先领先,深入推进党政交流合作,深入推进规划建设衔接,深入推进产业分工协作,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合作,深入推进园区平台共建,深入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努力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展示新作为。
宣城日报供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年来,泾县以品牌提升、科技兴茶、标准引领、产业发展为重点,突出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坚持走质量兴茶之路,做好茶...
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