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泾县司法局不断拓宽公共法律服务思路,大胆创新模式、采取新手段,从“线上”“线下”等多个维度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了公共法律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引导“互联网+”法律服务的触角向基层阵地延伸,更好地满足了基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足不出户办理公证事项
陈某是泾县某知名宣纸厂负责人,不久前,他在泾县公证处在线办证平台网上申办了防伪标识公证。
“登录了在线办证平台,按照指引选择办证类型、上传所需资料,公证员很快就跟我取得了联系,电话核对了一下办证需求,约时间带上材料原件去公证处办手续,办完手续当场就拿到了公证书。”陈某表示,没想到泾县“互联网+公证”服务已经如此便捷。
据了解,2018年,泾县公证处均已经推出互联网在线系统受理办理公证业务,通过“公证云”APP,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与传统线下办证模式形成互补,推动越来越多的公证事项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有办证需求的市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传申办公证事项所需材料,选择办证事项,公证员在后台接到申请通知后,会第一时间审查材料并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告知网上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预约当事人线下签订书面资料的时间,省去以往当事人来回咨询补充材料的时间,实现最多跑一趟。”泾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小小手环筑起“电子围墙”
对“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带来的不仅限于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还有更加智能高效的监管。没有高墙电网,没有监舍围栏,对于司法行政部门来说,如何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高效、严格的监管,一直是一个难题。而这一难题,正在随着“互联网+”的引进有了优化解决方案。
当前,泾县每名重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都戴着一个外形酷似电子手表的“电子手环”。
“电子手环”通过GPS和移动定位基站系统,发出定位信号,实现对佩戴者的实时监控。管理者通过安徽省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配套大数据分析软件和矫正管理人员手机APP软件,可随时掌握监管对象的实时活动轨迹,进行24小时精准监控,对其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处理。“电子手环”还设置电子围栏和越界警报功能,佩戴者只要超过设定好的管辖范围,“电子手环”就会报警,在警示佩戴者的同时,还会在系统及管理者的手机APP上发出预警信号,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越界时间及地点。
泾县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互联网+”为这个小小的电子手环带来的功能升级,解决了多年来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时监管难题。
公共法律服务融入“指尖”
近年来,泾县司法局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络平台建设,着力推行“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完善集热线、网站、微博、微信为一体的泾县法律服务网,全面优化了覆盖城乡的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群众线上线下获取公共法律服务更加方便。
该局主导开设了“泾川普法”微信公众号,全县司法所均建立微信平台,实现法治宣传从纸面、桌面、摊前走向网络,通过“指尖”将公共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心中、手上。
融入“指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也正在与日益完善的立体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形成互补。泾县不断加强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规范化建设,泾县司法局着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在11个乡镇设置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45个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现全县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全覆盖。整合集成公共法律服务职能要素,设立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综合法律服务窗口,实行信息共享,服务联动,为群众提供“窗口化”“一站式”便民法律服务。2018年,泾县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共处理人民调解矛盾纠纷4700余件、接待各类法律咨询约1000余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480余件。
“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理念,推动了“点对点”“一对一”公共法律服务的升级,将司法行政政策宣传及各项业务服务更直接地送达群众家门口,多渠道满足基层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新闻推荐
泾县讯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动员会精神,近日,泾县蔡村镇组织扶贫工作站、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围绕“...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