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2019年春运落下帷幕,从1月21日开始至3月1日结束,历时40天。“今年春运,全市交通运输整体平稳有序。”市交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准备充分、应对积极,做好了春运期间的运力调度衔接,和往年相比,今年春运更为平稳有序。而记者了解到,受持续雨雪大雾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春运期间已经很难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而汽运和铁路春运客流量今年也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累计发送旅客540.9173万人次
“春运期间,宣城市道路交通主要呈现‘交通流量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短途客运在道路运输中占据较大比重。”据市交通局工作人员介绍,春运40天,宣城市共完成旅客运输量540.9173万人次(不含铁路运输),同时,不同运输方式的表现各有特点,根据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宣城市高铁的开通,铁路运输分担了部分客流的同时,也部分缓解了道路客运接驳的一定压力。
除了铁路外,今年春运期间,全市公路客运累计投放客车40397台(其中班线客车38563台、旅游及包车1834台),日均投放客车1010台,市本级城市公交累计投放车辆7034台,日均投放176台,全市累计投放船舶3441艘,日均投放86艘。
市本级方面,40天内宣城汽车客运总站累计完成约15万人次。而铁路运输方面,宣城站春运共发送旅客15.2万人。
在市民出行方面,近年来宣城市积极推行互联网售票、手机购票、电话购票、上门售票、团体购票等便捷购票方式,市民使用银联卡、现金、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方式即可自助购买到各地始发的车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春运,铁路、公路的出行方式虽覆盖了大部分春运出行人群,但网约车等新事物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2019年春运,网约车已经被很多宣城市民所接纳,方便了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
传统交通的“新景象”不再“一票难求”
售票厅没有了长长的队伍,候车室也不见潮涌的人群,与几年前春节前后火车站、汽车站站前广场人山人海的候车旅客相比,近年来春运乘坐传统交通方式出行的旅客越来越少了。记者了解到,如今春运期间不但很难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且汽运和铁路春运客流量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宣城火车站记者了解到,春运期间客流量进一步减少依旧是趋势,春运40天,宣城站累计发送旅客15.2万人次,比去年减少了2.3万人次,同比下降13.3%。“宣城火车站主要以学生、务工流为基础客流,外加探亲和商务客流,历年来都是节前以到达的旅客为主,客流量小,节后以外出旅客为主,客流量大,今年也一样。”宣城火车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客发下降原因主要是今年宣城市两所高校放假时间都在春运前,因此学生流就未能计入春运,同时受高铁影响,部分客流分流至泾县站,直通客流明显下降。今年是新火车站的第一个春运,车站搬迁后偏离市区,站前广场尚未完工,市区到车站路程远也有一定影响。
同样减少的还有宣城汽车客运总站,宣城汽车客运总站副站长夏峰告诉记者,汽车站春运客流主要是发往南京、苏州、上海等周边省市,春节前以周边短途为主,节后初六开始为探亲流,正月十六为务工流,正月二十以学生流为主。客运总站去年春运完成客运量25.7万人次,而今年只有约15万人次,传统出行方式客流总量下降是近年来春运的主要特点。
“今年春运旅客发送量出现明显下降的原因首先是受前期持续雨雪大雾天气影响,尤其是正月初六、初七,合肥等地因恶劣天气关闭部分高速路段造成我们班次的调整。同时高铁的开通及私家车的增多,也是现在传统交通运输客流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夏峰介绍,其实不只是宣城,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公路春运的客流量都在下降。“在500公里,甚至700公里以内的中短途乘客,很多人选择驾驶私家车回家,他们以家庭、朋友为主,分散了不少客流。”
记者从宣城火车站和宣城客运总站了解到,往年春运期间,车站内人挤人、购票排长队的情景几乎天天发生。而在今年春运期间,只有春节法定假日的那几天短暂出现过,其他的务工返城流、学生流都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与往年相比,“人山人海”乘火车乘汽车的景象早已成为历史,高铁开通、私家车增多等使宣城市春运呈现出新的景象。
新闻推荐
2月19日,走进泾县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房,记者看到各大自动化“巨无霸”生产设备都开足马力有条不紊地运行,工人...
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