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3日,宣城市首例手机APP政务服务事项申报成功并办结,泾县居民魏先生通过手机申报了“木材运输证办理”和“植物检疫证书签发”事项,并于当日办结;
2018年9月28日,宣城市和上海市松江区互发了全国首张异地办理营业执照;
2018年11月30日,宣州区敬亭山街道办事处居民仇庆水老人通过网上申请,收到EMS邮政快递的老年卡和公交卡。
这一件件变“群众奔波”为“数据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的便企利民举措,正是得益于宣城市强力推进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
“八个率先”引跑全省
“以前宣城市民要在上海松江办理营业执照,可能需要来回奔波半个月,现在在家门口一键就可以搞定了,可以用‘秒杀’来形容办理速度之快。”宣城智谷众创空间有限公司总经理俞佺欣喜地说。
据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自2017年10月份以来,宣城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各地各部门协同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们在全省实现了‘八个率先’。”据介绍,宣城市率先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率先建成统一的“12345”政府热线服务平台、率先建成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监察系统、率先推进综合窗口改革、率先开展实施清单标准化“提升行动”、率先全面启用997个帮办员账号、率先建立行政审批容缺受理机制、率先推进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一网通办”工作。
此外,电子证照制作数量、“皖事通”APP注册、网办件数量、网办事项比例、平均办事承诺时限、平均提交材料数、跨层级事项审批等多项指标,均在全省位于前列。宣城市还两次在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发言,得到省政府办公厅和第三方评估单位高度评价。
从上到下合力攻坚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将其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能、便企利民的重要工作,高位组织推进。
宣城市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政府办牵头抓总、市信息办主管建设、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平台运用和监管的工作机制,以及“一口对外、枢纽调度、数据相通、并联运行”的运行机制,形成建、用、管的闭环模式。
市政府办、政务服务中心、编办、法制办等部门定期会商研究,及时解决“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问题,召开各类培训会、对接会、协调会60余次,印发各类通知文件200余份,编印《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快报》124期。
自2018年8月份起,在全省率先建立安徽政务服务网宣城分厅月度通报制度,每月通报排名靠前3个县(市、区)、10个市直单位、10个乡镇(街道)、10个村(社区)。通过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对各地各部门动态数据进行实时快报。
在平台上线和延伸的关键时期,平台建设组安排专人驻省,点对点对接,现场解决问题,直至平台上线。2017年10月份以来,各地各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3轮大规模实施清单认领和“回头看”工作,累计组织发动1万多人次,认领实施清单9万多件。
“三个一”改革全面推进
2018年3月,宣城市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并率先建成并试运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监察系统,对网办事项实行全程实时电子监察管理。
为打破信息孤岛,宣城市大力推进网上平台推广应用和信息系统整合,开通了人社、环保、工商质监、公积金等6个旗舰店,归集472类6.9亿条数据,与省政务服务平台等23家单位实现了数据共享工作。截至目前,宣城市网上平台上线政务服务事项90705项,入驻单位1282家,全网通办率达95.03%,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此外,并联审批改革推进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一网通办”,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理成为现实。
为推进政务服务“一站式”集中集成办理,宣城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综合服务窗口改革,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根据窗口年办件量、实施清单办理深度、即办件占比、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的关联性,分类设置综合服务窗口。改革后,市政务服务中心单一受理窗口由原来26类减少到9类,窗口人员从148名减少到89名。自2018年7月1日起,11个市直单位45项政务服务事项,委托授权市政务服务中心全权办理,由市政务服务中心收件、出件。截至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一窗综合受理”比例达79.6%。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呵护40年集体记忆 《大江大河》引发改革开放主题影视创作热议
《大江大河》剧照□许晓青黄扬“这部电视剧表达了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们不断探索并试图改变命运的主题。故事呈现...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