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家园”部分志愿者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个月10块钱,在城市里,也许只能买一件装饰品或者吃一顿早饭,然而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30个10块钱就是一个家庭一个月所有的生活费用。
在泾县,有这样一群素未谋面的爱心人士,他们自发组成“爱心家园助学服务社”,每人每月拿出10元钱用于资助家境贫困的孩子上学。
自2012年12月这个“爱心之家”建立以来,6年间,爱心善款从未间断,爱心人士也从当初的45人增加到如今的上千人,受资助的孩子共有50多名,其中有16名寒门学子考上大学……
从1到50托起助学梦
李勇,泾县人,今年49岁,是这个爱心组织的发起人。
自从2001年从部队退伍回到泾县后,李勇发现一些发展较为落后的村庄里,仍然有因家境贫寒面临辍学的孩子。2006年,李勇个人先后资助了两名贫困学生上学,过程中,他意识到靠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
2012年12月22日,在一次“驴友”年会上,李勇将自己资助孩子上学的事情一一讲述,同时表达了希望大家都能伸出援手,一起参与到资助贫困学生的公益活动中来。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提议得到了所有现场“驴友”的一致同意。随后,一个名为“爱心助学服务社”的QQ群就此建立起来。经过大家的商议,捐助的形式被确立:每人每月捐出10元钱,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QQ群建立不到一个月,善款接踵而来。泾县茂林镇9岁的孩子李杰成了第一个被资助的学生。
“我们进村之后在一片茶园里看到一个瘦瘦矮矮的小孩背着竹篓采茶,竹篓在他身上显得特别大。”李勇至今还记得初见李杰的场景。采茶叶的李杰说自己帮忙做事,就是为了替家里还债。
李勇和“驴友”们走访得知,孩子的父亲因车祸丧失了自理能力,母亲的收入就是一家人全部的生活来源。李杰和父亲还有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在破旧的房屋里,房子里唯一的家具就是一张床和一个灶台。李杰自己说:“没伞的孩子,得学会奔跑。”
学习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困的李杰的资料一放到了群里,就引起了不小反响。大家伙都说,帮助李杰的事情得立马落实。
就这样,45名网友一起为李杰撑了把伞。通过这件事,网友们都觉得助学的事不但要做下去,还要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为了扩大爱心群的影响力,李勇和网友们不但发动起身边人加入进来,甚至走上街头散发传单。
短短半年,爱心群发展到170人,资助的学生增加到4名。资助的标准也定了下来,在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每人每月300元,高中之后,资助金为每个月500元,上大学之后,资助其每年的学费。
在2014年,爱心群还建立了微信群,人数也增加到470人,资助了7名学生。当年4月份,爱心群还在李勇的牵头下成立了泾县爱心家园助学服务社。为了找到更多的寒门学子,李勇和热心网友们走遍了泾县38所中小学教学点和所有的学校负责人建立了联系。
在学校的帮助下,资助流程更加完善。由学校初选品学兼优的学生,然后再征集网友实地考察,考察结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群里公示。在得到多数网友认可后,再将被资助学生的情况进行公示,确定无异议之后,为被资助学生开设账户,每月按时将钱打到学生账户上,做到专款专用。如今,爱心群帮助的学生达到了50多人。
从45到1000汇聚“青春暖流”
早在2016年,爱心家园助学社的成员就超过1000人。说到爱心家园助学社的“元老”,就不得不提当初第一个响应李勇号召的网友范爱荣。
在范爱荣记忆中,正是因为穷,自己的哥哥才早早辍学。正是因为穷,上学时自己最害怕的,就是交学费的日子。
“不想现在还有孩子经历我儿时的遭遇。”为此,范爱荣积极加入到爱心助学服务社来。6年来,她除了自己捐善款,还主动承担了发布资料、管理账目、给学生们打钱的事,有时候忙起来,家人都搞不清服装店和服务社究竟哪个才是她的“主业”。
和范爱荣有着类似的经历,网友金龙慧在上初二时因爷爷生病,家中无钱而被迫辍学。当在2013年看到朋友圈里关于爱心服务社助学的消息时,她立刻加入其中。不仅自己亲身参与,她还带着自己刚上二年级的女儿一起去贫困学生家中送温暖。
受到触动的女儿,如今也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每日将自己的早饭钱省下1元,每个月月底捐给爱心家园助学社。因此,她也成了年纪最小的爱心网友。
“上学是贫寒学生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热心网友赵军,在2015年加入爱心家园助学服务社。通过数次实地考察,赵军觉得自己作为医生,还可以利用自身的职业特长,为一些被疾病所累的家庭多尽一份力。
为此,赵军还和他的同事以及在外的泾县籍医生组建了爱心家园助学社的分支——“天使翅膀助学群”,每人每年捐资300元助学。目前这个分支群有了60多名网友,他们除了捐资,他们还为部分家庭提供免费的医疗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都积极加入,又有网友成立了分支“泾川家园助学群”。合肥的部分网友听说后,还成立了分支“合肥乐活服务社”……
汇爱成河
延续爱心光热
点滴爱心聚沙成塔,爱心浇灌连木成林。网友每月的10元爱心善款,让温暖不断传递。
范爱荣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15年3月,她第一次见到受资助的孩子吴梅香。当时孩子正在备战高考。
吴梅香的母亲因病丧失劳动力,一家人仅靠父亲种田维持生计。就连吴梅香在体育课上受伤看病的40元钱都是向班主任借来的。吴梅香一边备考,一边担忧:就算自己考上了大学,又在哪拿钱读书呢?
“你只要考上了,我们全额支持你的学费!”这是范爱荣给吴梅香的承诺。同年6月,吴梅香考上闽南师范大学。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本来自卑的吴梅香变得开朗了,笑容都多了。”范爱荣坦言,爱心网友们也一次次从学生的成长中收获到快乐。
网友卫莉萍记得,2016年梅雨季第一次去唐天育家考察时。瘦瘦小小的唐天育一声不吭,手里的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脸上凝重得不像个少年。
经过两年持续的走访,唐天育变得开朗起来了,不仅会主动跟卫莉萍讲起校园里的开心事,自己也越来越愿意多结交朋友。
让网友们感动的是,一些孩子在受过资助后说:“叔叔阿姨,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们一样帮助别人!”
更让大家自豪的是,6年来他们资助的学生除了一个考试发挥失误,其余16名高考学子全部考上本科院校。
聚沙成塔的意义还在于教会了贫困学生感恩,将善的种子播在他们心中。李杰每年逢年过节都会给群友们打来祝福电话;放寒假的时候,吴梅香就会到服务社看望志愿者们;唐天育会跟父亲一起给群友送来自家种的红薯和花生……孩子内心都有点自卑,但只要多去几次,孩子们就会“叔叔阿姨”的主动打招呼,甚至会吐露许多年少的心声。
爱心家园助学社的网友们纷纷表示,懂得感恩的学生很多很多,这也是他们做这件事的初衷,帮助学生们顺利完成学业,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并能将薪火传递下去。
李勇还高兴地告诉记者,在这几年的助学过程中,他也感受了国家政策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李杰、唐天育、吴梅香等等,这些孩子们的家里被纳入低保范畴,他们自己享受到教育扶贫的政策,他们的家也在危房改造中得到翻新或重建。
谈到爱心家园助学社的下一步打算,李勇坦言,他们希望捐助更多的学生,又希望更少的学生需要捐助。而这两点都正在成为现实……
新闻推荐
12月10日上午,泾县政协机关举办“铁军精神”辅导讲座。本次讲座邀请泾县政协常委、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副馆长甘桐...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