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省委组织部通报全省16个省辖市党委2017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结果,宣城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总体评价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二。
近年来,宣城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聚焦“高素质专业化”要求,建立“精准研判、精准培养、精准选配、精准监督”四项机制,“全链式”实施“选苗、育苗、墩苗、间苗”工程,锻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干部队伍,持续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突出政治标准,在“精准研判”中立好选人用人“风向标”,建设对党忠诚的干部队伍。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政治上靠得住、过得硬的干部。分层分类建立1.3万名干部数据库,对86个市管领导班子和981名市管干部建立“精准画像”档案,全面准确把握干部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履职尽责、勤政廉政等情况。改进干部考察方式,突出能力实绩抓一线考核,突出道德品行抓社区考核,突出勤政表现抓平时考核,实行调研式干部考察,把政治品德和政治素养好的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2017年以来,提拔重用14名在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等工作一线表现突出干部。
着眼增强本领,在“精准培养”中建好靶向培优“流水线”,建设能力过硬的干部队伍。围绕科技创新、经济转型、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等主题,2017年以来,举办各类干部主体培训班、专题研讨班共33期,培训学员2070人次。改进培训方式,将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比重提高至50%以上,利用泾县、绩溪、宁国等党性现场教学基地培训学员1.1万人次。加强重点岗位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调学力度,选调172名干部到复旦大学、红旗渠干部学院参加专题培训。针对干部实际能力不足、本领不强等问题,采取“上挂、下挂、互挂、外挂”等方式,从市县乡选派80名中青年干部赴上海、浙江挂职锻炼,示范带动全市干部“向苏浙对齐、在全省争先”,选派700多名优秀干部到文明创建、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有力提升干部队伍专业素养。
坚持事业为上,在“精准选配”中畅通进退有常“双行道”,建设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突出实绩导向和正面引领,制定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以评优评先、考核奖励、选拔重用和关心关爱为主要形式,增强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2017年以来,优先提拔重用23名在各类考核中表现优秀的干部,同时对在年度综合考核中被确定基本称职等次及排名靠后的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约谈。出台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划定12种可以容错的具体情形和6项容错必须具备的条件,大力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良好氛围。实施《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明确干部“下”的46项具体标准、6套程序和三大机制,先后调整了14名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切实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从政环境。
强化细微管理,在“精准监督”中用好防范预警“探照灯”,建设干净干事的干部队伍。制定市管干部日常细微管理监督办法,划定“政治言行、组织规矩、工作行为、群众观念、生活作风、廉洁自律”等20项干部日常行为“负面清单”,建立“主动反思报告—反复对照核实—谈心谈话警示—函询诫勉震慑—持续跟踪问效”为模式的“五步”教育提醒机制。981名市管干部按季度报告个人日常行为表现情况,与干部谈心谈话1866人次,组织3273名干部职工对市管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对1125名“两代表一委员”、服务管理对象、社区人员和家庭成员进行走访,让干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的行为“有了底线”。出台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干部日常监督第一责任人职责办法,每季度各级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履责情况,让办法执行不落空。
据悉,市委正在谋划锻造适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新举措,为加快打造现代化“四个特色之城”、奋力开创新时代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新局面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泾县讯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扶贫工作任务有效落实,拓宽扶贫人才选拔渠道,桃花潭镇三措并举公开选拔非贫困村村级扶贫专干...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