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泾县新闻 > 正文

桃花潭畔汉服瑰丽

来源:黄山日报 2017-05-13 14:40   https://www.yybnet.net/
□ 王平

暮春四月下旬,随友人到皖南泾县观摩“第一届绿林谷汉服文化节”。一早乘坐大巴急驰出喧嚣的南京市廛,大巴车很快就进入安徽地界,沿着205国道行进在皖南的青山绿水间。天空是湛蓝湛蓝的,白色的云朵、青色的山、绿色的水、黄色的油菜花、红色的杜鹃花,不时飘过窗前。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车,拐向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进入泾县桃花潭镇绿林谷风景区。

绿林谷占地超过100公顷,四面环山,拥有原始森林景观与天然活水资源,空气清新,满眼都是绿色,清澈的山水从山顶缓缓流淌下来,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画卷。在这宛如人间仙境的原生态的皖南山野间漫步,令人神清气爽。

稍事休憩,让人期待已久的汉服展示开始。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公元前2698年时年20岁)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有着四千多年历史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她承载了汉族的织染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中的“汉”字的词义外延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汉服”指的是汉人的服饰礼仪制度,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汉服展示有男女少年身穿汉服演示古礼仪、背诵中华古诗词,有太极拳、太极剑表演,还有男女青年身穿汉服的演示。看着台上高系发髻、头戴步摇、插花钗、身穿汉、唐、宋、明四朝代汉服,迈着仪态万千步伐,更显雍容尔雅。他们身着羽衣霓裳,时而香花飘飞,时而广袖飘飘,衣裾当风在旖旎的绿林谷中,于绿影婆娑间,身穿四个朝代华丽汉服的青年们,更显姿态优雅,他们演示庄重的古礼仪,或古朴肃穆,或端庄典雅,或清新飘逸。在这春光、美景、华服之中让人不免微醺。置身于此与汉服相逢,仿佛是一幅时光穿越至久远的汉唐盛世美轮美奂的仕女图。

皖南地区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历来令人神往。当年诗仙李白自广陵(今扬州)、金陵(今南京)沿途游览至宣城。泾县豪士汪伦欣喜万分,修书一封邀约:“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一见面,李白便说:“此番前来,一是游赏十里桃花,二是酣赏万家酒店。”汪伦笑道:“桃花者,潭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乃店主人姓万也,不是酒店万家。”引得李白大笑不已,被汪伦的盛情和幽默深深感动。汪伦以及乡亲们的纯朴热情,加之桃花潭的自然美景,使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情意愈浓。居住数日后,李白离去。临行前,汪伦率领乡亲们踏歌(踏歌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又名跳歌、打歌等。从汉唐及至宋代,都广泛流传。它是一种群舞,舞者成群结队,手拉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相送至东园渡口。李白感激之至,挥笔写下了千古绝唱《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后人为纪念李白与汪伦的友情,称东园古渡为“踏歌古岸”。明代当地人又在古渡岸边建造了“踏歌岸阁”。一段佳话,千古传唱。桃花潭由此闻名天下。

有这样的好去处,那我们自然是要去看一看桃花潭、东园古渡、踏歌岸阁。桃花潭镇隶属泾县,西濒青阳县,南眺黄山区,紧靠太平湖,在长江支流青弋江源头。第二天,我们黎明即起,和友人推窗遥望,窗外即是玉带一般的青戈江。赶紧跑到江边眺望两岸景色:晨曦中的桃花潭黛色的山林、墨绿色似绸带般江水漪澜倒映着黑瓦白墙的民居点缀在岸边的树丛中,两只白鹅洑在水中觅食,四只红色脚掌在水下划动,展现出“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意味。远处传来几个村姑浣洗的嬉戏与拨水声,一农夫牵着牡牛沿着江边小径走着,牡牛打着响鼻边走边啃着径旁的嫩草嘴里响着咀嚼的声音。

在“东园古渡”码头旁,停着三艘轮渡,五条龙船。据说,每年的端午节,泾县都要在青戈江上举办龙舟比赛。届时,各地的龙舟前来比赛,观者如云。一时间江中数条龙舟奋进、鼓乐齐鸣、两岸万人呐喊助威、江水沸腾、人声鼎沸。特别是去年龙舟比赛刚开始,晨雾遽然升起,穿行江上的龙舟宛如从雾中飘来,真乃人间仙境一般。囿于当天的水文、气象条件,此时的江面上没有雾气形成不免让人心生遗憾。

“东园古渡”旁立有一块大石,上刻“桃花潭”三个大字,还树有李白、汪伦对酒踏歌塑像。在渡口乘船过青戈江上对岸,潭岸即是仙墩,上筑有“怀仙阁”,过阁进桃花潭镇。镇内立有汪伦祠、汪伦墓、“万村书院”,楼台亭阁无不透着古韵遗风。身穿汉服的人们行走在这绿水青山之间,山、水、镇、林、居、人融合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真是美不胜收。

在路上看到有人在做着绿色的粿子卖,这种粿子其实是用野苎叶子捣汁和糯米粉加糖蒸制而成。徽州及皖南地区民间自古就有“立夏”时节吃苎叶粿、鸡蛋、鲜蚕豆、豌豆、青梅、樱桃等各种时鲜果蔬以防疰夏之习。苎叶有清凉鲜毒的作用,吃了可以防止生病长痱,苎叶粿又有“立夏粿”之称。立夏过后,农忙开始,故有“吃了立夏粿,农事急如火”之谚。昨天,我们在绿林谷也有人做这种青团,尝之,一咬满嘴生津,苎叶的清香溢满齿间。

桃花潭水光潋艳,碧波涵空。潭岸怪石耸立,古树青藤纷披,春季绿韬如毡,桃花似火如霞,飞阁钟楼隐约其中,犹如蓬莱仙境,又似武陵人家。桃花潭烟波使人陶醉,桃林春色让人留恋。身穿汉服的青少年从容缓步穿行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更像是移步成景、诗情画意、四时宜人。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们,重新发现了汉服这遗失数百年的华夏文明,中华文化珍宝,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定将汉服以及随汉服而失去的礼仪之邦重新带回华夏大地。

新闻推荐

查济入选全国森林文化小镇

本报讯“2016森林中国·寻找中国生态英雄”和“2016森林中国·发现森林文化小镇”遴选近日揭晓。泾县查济古镇作为安徽省唯一获评森林文化小镇。查济村属于泾县桃花潭镇辖村,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桃花潭畔汉服瑰丽)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